「掌阅」腾讯接管阅文,百度投资掌阅,8300亿网文后市场逃不过BAT寡头割据( 二 )


渠道营销的合纵连横现金流压力 , 主要来自于版权成本的高企 。
自2015年以来 , 阅文和掌阅的内容成本就在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提升 。
特别是2016年 , 掌阅内容成本上涨1.45倍 , 阅文更是增加了2倍 。
那么 , 如何让这些高价抢到的内容加速变现 , 缓解现金流压力?寻找输出渠道当是关键 。
但在这个上下游相互渗透的市场 , 渠道方与内容方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微妙的?
2017年8月 , 刚提交IPO的阅文吃了索赔6亿元的官司 , 原告为其渠道方咪咕阅读 。
事前 , 阅文一直为咪咕授权内容分发 , 其中不乏《太古神王》《神道丹尊》《武炼巅峰》等热门小说 。
但突然 , 阅文以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单方面的内容断更 , 涉及书籍超过1000部 。
原来 , 咪咕上线了“9.9元包月”计划 。
计划推行后 , 咪咕用户每月只要支付9.9元 , 即可阅读App内的所有内容 。 这样一来 , 咪咕能够显著降低用户的付费阅读成本 , 进而依靠价格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 。
但是 , 这直接影响到了阅文的利益 , 咪咕为阅文和签约作者支付的销售分成将大幅减少 。
尽管是利益侵害而暂停更新 , 但这事一度被业内人视为封闭倒退 , 说“阅文在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 。
但阅文也有足够的底气这么做 。 2019年 , 其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得的在线阅读收入 , 仅占在线业务12% , 远低于2018年的13.2% 。
在腾讯的支持下 , 手机QQ、QQ浏览器、****、微信阅读等也成为了阅文专有分发途径 。
2019年 , 阅文通过腾讯产品自营渠道进行的在线阅读变现超过8亿 , 占比在线业务收入的22.53% 。
另一边 , 作为独立运营商的掌阅对待这些的态度就和前者不同 , 它想方设法在渠道端露出 。
早在2015年下半年 , 掌阅与OPPO、vivo的收入分成协议就从5:5变为4:6了 。 为了App能有更多用户接触 , 掌阅宁愿在手机预装方面“吃点亏” 。
而当亚马逊Kindle在国内获得不少用户青睐时 , 掌阅也推出了类似的电子书阅读器 。
但这一切布局所产生的市场份额都不大 。 就拿电纸书为例 , 即便掌阅2017年硬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了97.03% , 但其占总营收实际只有3.125% 。
到2019年 , 掌阅硬件产品营收同比下滑-70.02% , 这些业务已然成为鸡肋 。
咪咕等第三方渠道 , 依旧是掌阅的重心 。
面对咪咕“9.9元包月”计划 , 即使掌阅iReaderAPP以22.96%用户覆盖率暂居市场第一 , 但它也并没有像阅文那样强硬拒绝 。
掌阅与咪咕的合作似乎还在继续 。
掌阅招股书显示 , 其与咪咕达成了为期1年半的版权分销协议 , 承诺向对方提供授权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载授权 , 以及其他著作财产权和转售许可 。
作为独立运营商 , 掌阅凭一己之力或许很难将内容版权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
整合上下游资源 , 与参与者携手进行资源互补 , 成为了这个市场激烈竞争下的另一面 。
付费阅读的天花板渠道布局下的版权价值 , 其实就体现于在线阅读方面 。
2019年 , 掌阅数字阅读营收15.84亿 , 同比减少5.5% , 占总营收84.15% 。 这个数字 , 在阅文那里只有44.44% 。
最显著的是 , 2019年阅文月度付费用户数为980万 , 付费用户比率仅为4.5% , 这是连续3年的下滑 。
同时 , 阅文版权运营首次超过在线服务 , 占比达到55.6% 。
付费阅读市场天花板已然到来 , 版权运营成为了第二增长曲线 。
在《扶摇》以突破130亿的播放量迎来大结局后 , 阅文去年又一个高人气IP《庆余年》走上荧屏 。
这部剧播放量达到48.8亿 , 成为2019年收视率TOP3 。
而最近 , 《我是余欢水》在各平台电视剧榜单中均跻身前三 , 腾讯视频播放量更是超过2.5亿 。
这部剧身后获益的是掌阅 。 该剧改编自余耕小说《如果没有明天》 , 该小说在掌阅APP可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