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意]黛玉之死:一曲低回如泣、凄婉动人的乐曲( 三 )


黛玉终于心瘁力竭了 , 她 , 生命之火熄灭了 , 在紫鹃等人的悲啼声中死去了 。
也许是对黛玉悲愤之死的同情 , 也许是对黛玉凄楚天亡的哀痛 , 在紫鹃等人悲悼黛玉的同时 , 听见了“远远一阵音乐之声”这似有若无的音乐 , 是置身于此情此景的紫鹏等人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 是为黛玉之死发内心的挽歌;它连同“竹梢风动,月影移墙”一起 , 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淡”的黛玉之死的画面 。
[路之意]黛玉之死:一曲低回如泣、凄婉动人的乐曲
文章图片
二 , 黛玉之死也震慑了贾母和王夫人 。
当黛玉的噩讯传来 , 她们“都唬了一大跳” 。 贾母“眼泪交流”的哀叹:“是我弄坏了他” , 表现了贾母的悔恨 。 尽管这悔恨不能逆转宝黛的悲剧命运 , 但是 , 贾母的内疚和不安 , 已经表明她对自己行为合理性的怀疑 。
三 , 黛玉之死 , 引起了众人的哀悼 。
探春的同情 , 紫鹃的愤恨 , 宝玉发自心底的悲痛 , 以及李纨对黛玉“寡二少双”的“容貌才情”的痛惜;而贾母在黛玉灵前的痛哭 , “哭得泪干气绝” , 则表现了老太太将嫡亲外孙女儿置之死地后的深深自谴 。 所以 , 黛玉之死的社会意义 , 不仅在于引起人们的同情 , 赢得人们的眼泪;而且在于以美的事物的毁灭 , 唤起人们的探思和觉醒 , 从而更有力地批判和控诉了已经腐朽的封建制度 。
[路之意]黛玉之死:一曲低回如泣、凄婉动人的乐曲
文章图片
结束语:
【[路之意]黛玉之死:一曲低回如泣、凄婉动人的乐曲】黛玉之死 , 标志了林黛玉这个悲剧形象的最后完成 。 和其它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一样 , 黛玉的悲剧形象也是逐步深化、丰富和完整起来的 。 “葬花”所揭示的 , 仅仅是黛玉悲剧性格的一个方面 , 仅仅表现为与其身世相连的忧伤和悲哀;而在宝玉私赠旧帕上的题诗 , 则深化了黛玉的悲剧性格——她敢于突破“私相传递”、“男女大防”的禁区 , 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定程度的叛逆;而当爱情的希望破灭之后 , 她以“微笑”、“焚稿”以及无言无泪的沉默 , 表示了自己的具有强烈反抗性质的悲愤 , 并以自己的死亡 , 强化了这一悲愤 。 伤春悲秋的哀怨和对爱情热烈追求的执着 , 以及无言无泪的悲愤 , 构成了统一完整的林黛玉形象 , 并成为中国式的悲剧典型 , 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