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无小事』血糖控制因人而异,这些人高一点才好,太低会显著增加心梗风险
本文插图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家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 ,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进行 。
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 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 。 例如每天轮换进行餐前和餐后2小时的配对血糖监测 , 能够监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 具体原则如下:
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 。
采用调整生活方式的方法来控制血糖的患者 , 可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进而调整饮食和运动 。
本文插图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 ,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 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 空腹血糖达标后 , 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
本文插图
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的监测 , 应遵循以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 , 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
每日4~7次血糖监测:
4次指的是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晚上睡前 , 或者是空腹血糖和三餐后 2小时血糖;7次指的是三餐前后加睡前 , 必要时加测凌晨2:00~3:00的血糖 。 对于未用胰岛素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 , 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天的血糖 。
本文插图
血糖控制方案因人而异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 ,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对于糖尿病病史较短、年龄较轻、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无显著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 , 可以采纳较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6.5%~7.0%) , 而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幼儿、体弱的老人 , 血糖的控制目标应当适度放宽 。
对于高龄、糖尿病病史较长、心血管整体危险水平较高、具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史、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 , 建议血糖目标值为空腹血糖(FBG)<140毫克/分升(7.8毫摩尔/升) , 糖负荷2小时血糖<20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 。 此类患者 , 应慎重对待低于7.0%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 。
本文插图
低血糖可能因为控糖过严
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是低血糖风险增高 , 多数血糖<2.8毫摩尔/升 。 糖尿病低血糖会导致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 , 不少患者会发现心率增快 , 而且脉压(即高压和低压的差值)也会升高 , 平静的时候还会发现有心肌缺血等症状 , 有些会出现心绞痛 , 甚至心肌梗死 , 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 , 如频繁出现低血糖 , 糖尿病患者要尽早到医院去就诊 。
本文插图
低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 , 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增高 。
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米勒(Donald R Miller)医生报道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 认为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可以显著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这项研究以“退伍军人糖尿病流行病学队列”数据库的病例为基础 , 分析低血糖事件发生后不同时间段内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增加情况 。
- 1药网8岁女孩双手红肿,家人以为是小事,结果看了很多医生才查出病因
- 糖友圈孙志明“五招”应对黄昏高血糖现象
- 健康血糖高的人,常吃3种天然胰岛素食物,稳定血糖,身体也会感激你
- 疾病预防早知道空腹血糖过高,暗示得了糖尿病?还有这4个原因,有的可不简单
- 妇科医生李红娟主任朋友们,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可直接报销!
- 瘢痕治疗脱发的外用药物,你用对了吗?使用前千万注意这2点,很关键
- 稳糖最新研究证实:高血糖促进肿瘤恶化!老年要格外注意,尤其是2型
- 名家名方TB李时珍称它是血气双补之王,调脾胃逆转血糖!男女都能用
- 用药小常识慢病患者,慎选退烧药
- 德诚学院喝水——“小事”背后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