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走麦城 , 常常让人不忍卒读 。 关羽死后 , 整部演义中的各路英雄光环逐渐暗淡下来 , 而诸葛亮与姜维的奋斗和挣扎就显得行色匆匆 , 让人读得寡然无味而又无力嗟叹 。
三国志中的关羽走麦城 , 又常常让人感叹英雄末路 。 关羽死后 , 蜀汉集团引发了连番的恶劣效应 , 根基未稳的政权面临坍塌 , 如果不是诸葛亮的逆天操作 , 蜀汉大概率会直接亡国了!
荆州之失、关羽之死 , 导致蜀汉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唇亡齿寒 , 孙权杀关羽的错误决定 , 也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
关羽走麦城 , 就是三国的重大转折点!
我们总是替古人担忧 , 也为古人所不甘 。
于是经常会有人提出 , 如果你穿越成困守麦城的关羽 , 你会怎么做?你能逃命吗?
文章图片
以笔者愚见 , 如果穿越到三国演义 , 关羽尚有一线生机 。
如果穿越到三国志 , 关羽面临的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 北有曹仁、徐晃 , 南有吕蒙 , 刘封不发救兵 , 长江以北陆逊截断 , 就是插翅也难逃了!这一点 , 没什么好说的 。
因此 , 我们只是站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上展开讨论 。
如果穿越到演义中的麦城 , 你是关羽 , 该如何才能活命呢?
其实 , 在困守麦城之前 , 关羽有很多机会可以逃回益州 , 但他心有不甘 , 错过了数次机会 。
1.第一次机会 。
偃城之战 , 关平与徐晃交战的时候 , 徐晃善意提醒过“汝荆州已被东吴夺了”;关平将信将疑 , 率廖化撤回关羽的大寨 , 立即向关羽禀报 , 说多人扬言吕蒙偷袭了荆州 。 但是关羽正在围困樊城 , 气势正盛 , 以为这是曹魏方面释放出来迷惑军心的烟雾弹 , 因此不当回事 , 还顺便在口头上踩了东吴一脚 , “东吴吕蒙病危 , 孺子陆逊代之 , 不足为虑!”
但是关羽根本不知道 , 陆逊才是隐藏在深处的元凶巨恶!
文章图片
关羽威震华夏之后 , 傲气已经达到了顶峰 , 对于东吴集团 , 根本不拿正眼去瞧 。 此外还有一点 , 关羽为人光明磊落 , 对于东吴这个战略盟友 , 并没有太多战略上的设防 。
如果关羽第一时间去查证情报 , 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 那么想要全身而退的话 ,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 毕竟这个短暂时期 , 东吴还没有编织天罗地网 。
2.第二次机会 。
沔水之战后 , 关羽因为右臂少力 , 难以抵挡徐晃的锋芒 , 被徐晃、曹仁联合杀退 , 只好往襄阳回撤 。 这个节骨眼上 , 流星马接连来报 , 说荆州已被偷袭 , 家眷全部陷落 , 公安傅士仁叛变 , 南郡糜芳投降!
晴天霹雳之下 , 关羽又做了一个错误决定 , 他派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 , 但是他自己并没有火速撤离 , 而是“引兵来取荆州 , 自领前队先行” 。
荆州之失 , 关羽已经有负刘备所托 , 如果就这样逃回益州 , 肯定心有不甘 。 但在这种情况下 , 想要复夺荆州 , 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章图片
3.第三次机会 。
关羽驻扎在荆州路上 , 前有吕蒙军 , 后有曹仁、徐晃 , 可谓腹背受敌 。 如果直接拔寨而起 , 向西川行进的话 , 估计还有突围的机会 。
但是 , 关羽以自己的信义卓著 , 错误地评估了东吴集团的信誉值 , 于是选择给吕蒙写信 , 质问他为何背信弃义不守盟约 。 吕蒙是个超级腹黑的谋略家 , 他抓住这个机会 , 善待使者 , 还让陷落的家眷都去向使者询问出征将士的安危 , “有捎家书者 , 有口传音信者 , 皆言家门无恙 , 衣食不缺” , 都说各家安好 , 甚至盛赞吕蒙的恩恤之情 。
这一招太狠了 , 直接导致关羽麾下的荆州军“各将欣喜 , 皆无战心” 。
吕蒙又来了更狠的一招 , 派蒋钦、韩当、周泰、丁奉、徐盛这五路人马突袭了关羽的部众;还让一些荆州本地人在山坡上烧火放烟 , 并竖起了一面大旗 , 上书“荆州土人”四字 , 这些人“呼兄唤弟 , 觅子寻爷” , 顷刻之间 , 关羽军中“军心尽变 , 皆应声而去” 。
等逃到麦城时 , 只有三百余人了!
只能说 , 吕蒙太毒了!
文章图片
给吕蒙写信之前 , 关羽逃出荆州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 但他根本没有想到 , 吕蒙根本不想让他活着离开荆州!
- 【历史故事】为应对儿女不孝,晚年不安,真正精明的人会留下三个后手
- 它们有什么区别 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 冰糖到底有什么区别 冰糖的区别
- 【历史故事】三战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吴蜀两大智囊辅佐天公将军能否成事?
- 有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中国最落差最大的瀑布
- 【爱历史】莫叹明朝花落尽,今宵月圆时,秋声不解清风入酒卮
- 【历史故事】明清时期山西晋商的崛起,发展纵横天下,代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爱历史】张飞被曹魏八大将围攻为何还能突围成功?原来他达成了突围三条件
- 【爱历史】「历史记忆」一个知识分子的坚守和良知
- 【历史故事】“一君两储”格局强大惯性,开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版的亲贵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