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弄巧成拙的本意是想卖弄聪明 , 将事情做好 , 但最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反而做了蠢事 , 将事情变得更糟 。 除了成语“弄巧成拙”本身的成语典故外 ,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于弄巧成拙的故事 , 如:
邯郸学步:故事主人公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优雅的走路姿势 , 反而连原本的走路方式也忘记 , 最终只能爬回故国;韩王的疲惫之策却造福了秦国:战国时期的韩王命郑国去秦国修水渠 , 原本是想疲秦、拖垮秦国 , 但最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 反而适得其反 , 给秦国添加数万顷良田 , 使秦国更加强大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文章图片
成语“弄巧成拙”的典故
在北宋时期 , 有位著名的画家孙知微 , 非常擅长画人物 。 他画中的人物神态逼真 , 宛如活过来一样 , 因此当时的人都争着想找他画画 , 也有很多喜爱画画的人向他学习 。
一次 , 孙知微受一寺庙(寿宁寺)的委托 , 画一幅《九曜星君图》 。 接到委托后的孙知微便开始用心构思作画 , 当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时 , 恰巧有朋友到访 , 邀请他去饮酒 。
孙知微仔细看了看作品 , 感觉还算满意 , 加上《九曜星君图》也只剩下最后的着色部分 , 于是孙知微放下手头上的工作 , 将最后的收尾工作交由弟子们完成 , 并对弟子们说:
“这幅画的线条我已经全部画好 , 剩下的着色部分 , 你们要小心些 , 不要用错了颜色 , 在我回来时 , 希望完成这幅画 。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文章图片
孙知微刚走 , 他的一群弟子便围着老师的画开始交流起来 。
在一群弟子都在互相讨论时 , 只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一言不发 。 于是有人便问童仁益为什么不说话 , 是老师这幅画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而童仁益平时就喜欢哗众取宠 , 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 这下可找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 他便故作高深的模样说:
“画中人物的神态很传神 , 但画中童子手中的水晶瓶却好像少了点东西 。 老师每次画瓶子时 , 都要在瓶中画一支梅花 , 这次却没有 , 想来是老师着急出门的原因吧!”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文章图片
此时的童仁益已经忘了老师出门前的叮嘱(孙知微在出门前就仔细看过《九曜星君图》 , 并叮嘱众弟子 , 画已经全部画好 , 小心完成着色即可) , 于是就在画中瓶口处补画了一支红莲花 。
最终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后 , 拿起画一看 , 一眼就发现画中多了一朵莲花 , 于是又气又笑地问道:“这是谁干的蠢事 , 画蛇添足也就算了 , 这简直就是弄巧成拙!” , 说完便将此画撕了 。
此时大家也能想到是那多出来的一朵莲花影响了整幅画 , 原因是童子手中的瓶子并非是普通的花瓶 , 而是水暖星君降服水怪所用的镇妖瓶 。 若是没有添上莲花 , 还是宝瓶 , 添了一朵莲花 , 反而变成了普通的花瓶 。
原本是一副很好的作品 , 就因为童仁益一个卖弄聪明的举动 , 反而影响了画中的神韵 , 沦为一地碎纸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文章图片
通过童仁益的故事也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 , 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 在自己没有成熟的想法和见解时就不要去炫耀 , 俗话说“没有那金刚钻 , 就别揽那瓷器活 , ” , 不然最终只会显露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 沦为大家的笑料 。
邯郸学步的故事
邯郸学步的典故来源于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 , 燕国的一个少年 。
这位身在燕国寿陵的少年 , 只因听说赵国邯郸人的走路姿势非常优美 , 便决定前去学习 。
当他不远千里到达赵国都城邯郸后 , 终于看到了邯郸人十分优雅的走路姿势 , 于是少年便在大街上跟随着路人模仿了起来 。
不过这位少年愣是学着邯郸人走路模仿了好几天 , 但是无论他怎么学也学不会 , 不仅没有学会 , 反倒他自己的走路姿势比起之前还要更加难 。
而且这位少年还没有放弃 , 反而认为自己之前的走路方式有问题 。 于是他更加卖力地学了起来 , 决定从头学起 , 这次他不仅模仿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 还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 , 学得极为认真 。
【爱历史】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文章图片
最终经过三个月的刻苦练习 , 这位少年还是没有学会 , 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都给学忘了 , 以至于都不知道该如何走路 , 最后只好爬着回了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