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 二 )


结果 , 该公司再也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改善生产效率 , 降低产品成本和增加产量 。
清廷对工业很重视 , 但是对工业里面的制造业并不了解 , 对工业制造业所谓优势也无多少印象 。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 日本仅仅30年就成为一流强国 , 这才真正让清朝重视工业里面最为重要的制造业 。
【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
文章图片
设使清朝在1860年代后期即狠下决心推进现代化 , 当然就可能造成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
【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举例来说 , 假如清廷在1867一1875年之间通过提供原料、半成品和运输设备的方式给江南制造局以更多的支持 , 后者就不会被迫依赖昂贵的进口而使其产品成本高得令人望而生畏 。
甚至在没有这种支持的条件下 , 制造局在将近1875年时仍装配了14条西式设计的轮船 , 其中有13条是用蒸汽发动的 。
1875年 , 李鸿章深信制造局的产品实在太贵 , 购买外国船只可能还更便宜 , 因此下令该局改变产品繁杂的状况 , 集中生产军械 。
其结果 , 中国未能将其海上运输系统现代化 , 只得继续依赖外国船只装运货物 。
日本人也进口过轮船 , 但是能够比中国更迅速地代以本国制造的船只 。
【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
文章图片
清廷建立了总理衙门和海关来同洋人打交道 , 并藉以获致更多的关税岁入 。 但这些机构权力有限 。
而且清廷总感到对它们不太放心 , 只是迫于需要才不得不利用之 。
宫廷和大部分官员都同样地认为 , 这些机构不在朝廷永久性的结构之内 。 它们是迫于特殊情况而创置起来的 , 并且应在无此必要时而随之消失 。
这样一种态度 , 或许能够解释清朝为什么直到世纪之交 , 一直没有建立起像农业部、工业部和商业部这样一些机构 , 来促进现代技术的利用 。
清廷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有必要去发展中国 。
【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
文章图片
由于地方督抚大员没有获得北京的许可便无权创办现代企业 , 也不能自由进口西方机器 , 所以没有清廷的首肯便寸步难行 。
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 进口机器的法律障碍才被取消 。
而直到1898年以后 , 清廷自已才转过弯来 , 最终决心促进现代商业的发展 。
1879一1891年间现金和白银的总税收岁入几无变化 。
1891一1895年 , 总岁入也才增长了11% 。
清朝看不出有什么紧迫的理由引进全面的财政改革 , 只是在1895年以后 , 清朝终于被日本打醒了 , 才开始从民营部门抽取更多的岁入 。
【爱历史】清朝工业大发展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甲午战争后,工业才真正大发展
文章图片
1895一1909年 , 总税收翻了一番 , 因为朝廷最终下决心要致力于促进工业化 。 它只能通过急剧增加附加土地税或课征“摊款”的方式来提高税收 。
清廷同意降低铜币成色 , 而地方官员却限制用此种铜币来缴纳税款的数目 , 事实上也就增加了税粮 。
如果当初清廷打算为现代化项目动员更多岁入的话 , 它就必须实现一个广泛的地税改革 。
但是1895年以后的清廷已经没有任何权威 , 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实行地税改革 。
1895年后的工业突飞猛进不仅无法成为清廷的助力 , 反而成为推翻清廷的重要势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