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清代初年的民窑瓷器上 , 曾流行一种人物画片 , 名为“四妃十六子” 。 画的内容大致是四位妇女和一群孩子嬉戏玩耍 。 虽为固定名称的画片 , 但因是民窑器物 , 所以具体绘画内容多种多样 , 没有定式 。 康熙以后 , 此传统画片一直延续下来 , 但数量远不及康熙时多 。 想起之前看见过一只青花的将军罐 , 正是此画片的标准器 , 画得极漂亮 , 特摘录于此 。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这只大将军罐有两组画面 。 一面画了两位妇女 , 一位倚树而立 , 托腮凝思;另一位手持拂尘状物 , 照看着孩子们 。 小孩儿则在树下玩闹 , 折着树上的叶子 。 树木叶细而密 , 应是桂树 。 孩子折桂树枝 , 意为“折桂” , 象征科举考试金榜题名 。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另一面画片里也有两位妇女 , 坐在小桌上作念书状 。 另一桌三个孩童在读书学习 。 前后加起来 , 不多不少 , 刚好是四位女子和十六个孩子 。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底款“大明成化年制” , 亦是康熙时期常见的寄托款 。
有人说四妃十六子从清初开始流行 , 是因为国家刚刚经历战乱 , 需要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 这种说法明显是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 套用到了古代 。 民窑瓷器的画片 , 从来就不是官方政策的宣传画 , 普通老百姓更是用不起如此精致的瓷器 。 清代初年官方有很多鼓励生育的方式 , 比如改革税赋制度等 ,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瓷器上印天安门 , 那是很近的事了 。
其实瓷器上流行的画片 , 多是时代价值观的体现 。 儒家文化讲忠孝 , 考取功名和传宗接代是中国人(封建社会当然特指男人)曾经极看重的两个人生目标 , 几千年来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 。 这只大罐子上多妻多子、读书折桂的纹饰 , 正是这两点的体现 。 上至王侯将相 , 下至平民百姓 , 都希望多娶媳妇多生儿子 , 儿子都能好好读书 , 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 所以什么四妃十六子、麒麟送子、鱼化龙、百子龙灯、瓜瓞绵绵、三多纹等纹饰 , 俯拾皆是 。
这些纹饰在封建社会也许象征着吉祥寓意 , 但放到今天 , 从价值观上看 , 多多少少带些糟粕味儿 。
1912年2月12日 ,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 清朝灭亡 , 到今天刚好110年 。 百余年来 , 旧社会男尊女卑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 然而很多地方的社会观念 , 依然和当年无二 。 前些天看从疯县周边走出来的人回忆 , 光棍买个媳妇在当地农村司空见惯 , 当地人并不觉得拐卖妇女是多大的问题 , 更别提犯罪了 。 “司空见惯”大概是世间最可悲的事 。 我相信不只是疯县 , 很多地方都会有人对你说 , 生男孩传宗接代是顶重要的事 , 管他母亲是谁来自哪里脖子上有没有铁链呢 , 几千年向来便是如此 , 康熙的瓷器上早已画得明明白白 。
可是正如鲁迅借狂人之口所说:
“从来如此 , 便对么?”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清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图罐故宫博物院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将军罐】改装为台灯的康熙青花将军罐拍卖行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