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营销回到基本面,2020年这7条法则你要记住

2020年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随着企业的复工复产 , 很多企业的营销节奏重新加快 , 如何看待疫情对于品牌带来的影响 , 以及经历了疫情的2020年营销又该如何做?这可能是近期大家都关注的热点话题 。
【疫情让营销回到基本面,2020年这7条法则你要记住】事实上 , 任何企业都会经历经济压力、黑天鹅事件、行业升级或者消费变革的影响 , 关键在于你选择相信什么 , 坚持什么 , 放弃什么 , 聚焦什么 , 品牌之路历来就非坦途 。 而疫情也是品牌优劣的放大镜和检测器 。 有的企业透过疫情进行反思 , 及时调整节奏从而重新找到有效的品牌建设路径;有的企业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放缓节奏 , 反而趁机逆流而上 , 开创出了新市场和新局面 , 也有的企业由于过去没有重视那些看起来是常识的营销基本原则 , 在疫情来了之后陷入了困境和挑战……危机之下 , 高下立见 。 经历了跌宕起伏 , 让营销回到基本面 , 或许才是2020年疫情后品牌建设的核心命题 。

基本法则一:

品牌不是企业认为自己是什么 , 而是消费者认知你是什么

今天 , 每一个品类都有大量的竞争者 , 同质化竞争和供过于求成为了很多行业面对的普遍现实 。 因此 , 要想突出重围 , 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 必须让品牌像钉子一样钉在消费者头脑中 。
那究竟什么才叫品牌?
过去很多企业通常可以说出很多维度 , 比如 , 品牌是一种产品的表征 , 品牌是所有印象的总和 , 品牌是一种承诺 , 品牌是一种关系 , 品牌是一种名声……这些定义都对 , 但是 , 这些定义都是站在把品牌当做“企业资产”角度的阐释 。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消费者主权时代” , 最为准确的阐释 , 品牌本质上是消费者对于某个产品、某种服务或者某家公司的头脑里的认知 , 企业认为自己是什么不重要 , 消费者认知你是什么才关键 , 如果不能构建消费者认知 , 只是企业自说自话 , 品牌很难进入消费者世界 , 从“自嗨“到”共振“ , 这是营销回归基本面第一个需要去反思的法则 。
例如 , 如果消费者要买安全的汽车 , 第一认知一定是沃尔沃 , 为什么?因为在过去的92年中 , 沃尔沃一直坚守和传递着”安全“的消费者认知 。 沃尔沃在2019年12月份推出的S60广告中 , 就围绕中等收入群体谈到:没有什么豪华比得上家人的安全 , 而在所有沃尔沃的品牌传播主线中 , 安全一直是贯穿的 , 这样的品牌会让你感觉到如同一道心流 , 会让你信赖并激发对它的渴望 。 因此 , 不管传播世界多么喧嚣 , 品牌一定不是灵光一闪就横空出世的 , 品牌就如同播种 , 昨天播下种子 , 今天不断的加以浇灌和呵护 , 明天品牌才能擦亮 , 而这些通过持续的品牌传播积累的消费者心智认知 , 胜过一些品牌语言 。

基本法则二:

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 品牌格局将会继续演变

中国市场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制造业的先天优势 , 每个行业都拥有着大量的品牌 , 在近几年消费升级的驱动下 , 中国市场又开始进入新消费品牌与行业领军老品牌并存博弈的局面 。 “二元化”的品牌格局让品牌的竞争更加惨烈 。
很多过去已经取得领先的大品牌 , 需要持续加大稳固消费者的认知投入 , 还需要应对消费群体年轻化的需求 , 以防御新品牌的进入;正在迅速崛起的新消费品牌 , 则要顺势而为 , 抓住新赛道的产业风口 , 快速提升品牌势能 , 以撕开消费切口;这两股品牌力量的并驾齐驱和竞争博弈 , 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长期存在 , 可以预见的是 , 经过这样的竞争洗礼 , 未来在每个品类中品牌集中度都将进一步上升 , 谁能坚持对品牌建设持续投入 , 谁的品牌传播耐力强 , 谁就能在未来的品牌格局中赢得领先 。 例如 , 羽绒服行业的领军品牌波司登 , 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 , 2006年的时候市值就已达到了300亿 , 但是在2015-2017年的时候 , 波司登却遇到了一次瓶颈 。 有着国际化视野并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的年轻人不再是它的拥趸 , 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潮流 , 波司登选择了重新定位 , 告诉消费者 , 波司登羽绒服畅销全球72国 , 专注羽绒服42年 , 展现专业实力;聘请知名国际设计师为波司登羽绒服做产品升级 , 增加时尚感;同时 , 波司登与分众传媒合作 , 进行广告升级 , 重新在主流人群中做持续的品牌引爆 , 这一系列的动作 , 让波司登重新焕发青春 , 重塑了品牌独有的价值 , 从而有效的防御了其他品牌的竞争 , 在品类中稳坐头把交椅 。
疫情让营销回到基本面,2020年这7条法则你要记住
文章图片

基本法则三:

独特的差异化是品牌打开消费者的钥匙

现在每个企业都在谈差异化 , 但是 , 哪些属性是真正有别于对手并是消费者痛点的差异?每一个行业都在相互借鉴模仿 , 甚至在一些细节上用参数、用功能的多少、用材料的优劣等等比拼 , 尽管这些因素都很重要 , 然而 , 真正到了消费者那里 , 消费者是否都能像企业一样对于自己产品的差异点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