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排■捷克式和歪把子,这两把机枪曾是八路军连排战士的核心火力( 五 )


据统计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生产35272挺民24式重机枪,其中15000余挺是1937年到1944年在重庆第21厂生产的。这一成果对中国而言已经相当出色,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一战的4年间,德国就生产了72000多挺MG08型马克沁重机枪。
对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无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都远远不能达到规定的装备数量。1937年日军的基层步兵中队(对应中国军队的连),理论上都应该配有9挺轻机枪和9门重型掷弹筒,每个日军大队中还有一个装备8挺重机枪的机关枪中队。
而同时期中国军队除个别德式整理师能达到每营6挺重机枪,每个连9挺轻机枪的水平,大部分部队一个营也许就只有一两挺重机枪和几挺轻机枪而已。因此,在纸面上,一个日军中队的火力很可能超过两个甚至更多的中国步兵连,当日军将大队的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加强给参战中队时,一个日本中队也许可以凭借优势火力重创中国的两个营。
当然,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重机枪生产,也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在1937年日军仅仅生产了足够17个师团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的生产进度更为滞后。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日军高层不喜欢价格昂贵又浪费弹药的重机枪,有些日军将领公开表示,单价高达2175日元的九二式重机枪和650日元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实在是“奢侈品”,给步兵每人发一支单价不到100日元的三八式步枪足够了。
民24式重机枪的三脚架有供射手在坐姿射击时跨坐的座位,但是图中机枪手的双腿却没有如操典一般向前抵住脚架。
八路军120师在1939年9月陈庄战斗中同时使用日制九二式重机枪和中国民24式重机枪,这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当时,当日军在战场上被中国机枪打得丢盔弃甲之后,日本陆军被迫一面快速提升机枪产能,一面将三年式的6.5毫米机枪改造为7.7毫米口径机枪,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曾经缴获过理论上已经被日军淘汰的三年式机枪。
实际上,对日军而言,无论是中国国产的民国24年式马克沁重机枪还是日本制造的九二式重机枪,都是要千方百计避免它们落在八路军的手中。1942年5月,在晋西北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第358旅在山西新军工卫旅等部队的支援下,在山西省兴县田家会地区伏击了日军第69师团第85大队及伪军,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1942年1月至4月,日军集中1万多人对晋西北根据地进行了长达84天的春季大扫荡,结果在80多天中,我军与日军作战265次,比上日伪军1000多人,粉碎了敌军的扫荡。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在5月14日集中了第69师团第85大队和伪军,共700多人,在大队长川村的指挥下,再次准备进犯晋西北根据地。
川村自认为是第69师团的“反游击战专家”,但他这次出动,却处处碰壁,当他准备经由兴县城南的山梁逃回岚县的老巢时,却遭到工卫旅和兴县游击队的反复袭扰和迟滞,一天只能走6千米。而此时八路军判断了日军的路线,一面派出外线各部牵制阻击周边日军,一面令358旅716团插到敌人必经之路二京山设伏。
5月18日上午十点,川村大队在二京山进入我军伏击圈。八路军在伏击阵地上集中了多挺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在战斗打响后集中火力扫射山梁上的日军纵队,日军对突如其来的机枪火力猝不及防,一下子陷入了慌乱。尤其是日军听到熟悉的九二式和歪把子的枪声,判断二京山是八路军第一等主力的阵地,只得在八路军的密集火力下绕到二京山附近工卫旅第21团守卫的肖家洼阵地,试图突破。再次受挫后,最终在19日深夜趁着满天沙尘,抬着80多具担架,夹着尾巴潜往田家会撤退,最终在那里被全部歼灭。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自行生产的性能较为优秀的民24式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还是日本生产的有各种问题的歪把子和九二式,只要掌握在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中国抗日军民手中,都能承担起步兵火力核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