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懿子问孝的时候 , 孔子的回答只是非常简单的“无违”二字 。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 所以他也来问孝 。 虽然父子两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 , 但是孔子的回答却是不一样的 。 什么是孝?孔子对孟武伯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 ”意思是说 , 让看成的父母只担忧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好了 。 做到了这样 , 那就可以称为孝 。
对于孔子的这个回答 , 我们可能不太好理解 , 因为谈到孝的问题时 , 通常都是讲子女应该如何对待父母 。 然而在这里 , 孔子谈论的却是父母如何对待子女 。 孔子这样说 , 其实是有针对性的 , 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就是孟武伯 。 实际上孔子所针对的对象并非是孟武伯一个人 , 而是类似于孟武伯这样的一群人 。
出身寒门的人 , 通常情况下是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 过着艰难的苦日子 , 懂得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是多么不容易 。 这种从小就品尝过心酸苦难的人生经历 , 往往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 , 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 很多穷困家庭的子女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 。 这样一来 , 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的不健康成长 。 中国有句古话:“家贫出孝子 , 国乱显忠臣 。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然而孟武伯却是个典型的官二代 , 也是个富二代 , 从小就养尊处优 。 富裕的生活条件 , 优越的社会地位 , 很容易让人养成骄气和娇气 , 从而丧失了上进心 , 这样的人很难有所作为 。 《孟子》里面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 ”意思是说 , 一个名门世家 , 一旦传到了第五代 , 就很难再传下去了 。 原因也就在这里 。 对于孟武伯这样的官二代来说 , 不要让父母担忧自己走上邪路 , 能够正常地健康成长 , 那就算自己做到了孝 。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 , 孔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教诲 , 依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
【【爱历史】身为子女,怎样才能算孝?】当然 , 对于“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 , 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 , 有人甚至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事”字 , 成为“事父母唯其疾之忧” 。 虽然这样改了以后 , 这句话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 但是这种做法却改变了孔子谈论问题的角度 , 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
- 【历史故事】明朝皇帝遗诏与即位诏除了确立新皇帝,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
- 【爱历史】柴荣作为一代明君,为啥不提防赵匡胤造反,只能说柴荣看走了眼
- 【历史故事】曹操头疼之谜
- 【爱历史】刘邦:小地主出身的他,是如何成为天子的?
- 【爱历史】1967年溥仪因病离世,妻子李淑贤为独吞丈夫遗产,打了10年的官司
- 【爱历史】明朝航海家命名的故土,何时能够“回归祖国”呢?
- 【爱历史】读懂《孙子兵法》的辩证思想,掌握“形势”就够了
- 【爱历史】37.《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与张仪【好事多磨,首战魏国】
- 【爱历史】吉简王朱见浚:明英宗最长寿儿子,明朝唯一在长沙世袭下去的藩王
- 【历史故事】胤祉一直专注修书不争权, 雍正为何将其幽禁至死? 他才是真正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