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医药板块中“高科技”领域,创新药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二 )


国内医药企业利用疾病谱、成本、产业链等本土优势 , 创新药进入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 , 当前创新药研发聚焦领域 , 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1类创新药更加代表创新研发的质量 , 2017-2018年国内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量不断上升 。 2018年CDE共受理各类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264个品种 , 同比2017年增长21% , 按药品类型分国内1类创新药以化药1类和生物制品1类为主 , 分别有157个品种和106个品种 , 高质量的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品种数量上升代表国内医药行业创新活跃度和能力上升 , 虽然当前每年创新药NDA申请数量仅有25个品种(2018年) , 但随着后续创新药IND数量的增多和积累 , 未来5-10年逐渐开始进入创新药上市收获期 。
从各类药物临床试验申请适应症来看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药物研发主要侧重治疗领域存在差异 , 差别不大 。 化药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用药领域 , 国产IND和进口IND申请侧重点略有差别 , 抗肿瘤都是第一位 , 中药主要在消化、心血管、呼吸和精神神经 , 占全部中药IND申请的65%左右 。 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IND申请适应症抗肿瘤一支独大 , 占全部治疗类IND申请的70%以上 。 A股和港股市场上市创新药代表企业评价药企创新强度直观指标可以用研发投入绝对值、研发销售百分比、药物临床试验备案CTR数量等参数来代表 , 研发投入绝对值直接反映企业研发可投资源多寡 , 研发销售比反映相对强度 , CTR数量尤其是1类(或 3.1类)创新药数量代表研发质量 。 国际医药巨头持续保持稳定高强度研发投入 , 研发营收比一般在10%-25%间 , 2019年礼来、默克、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医药巨头年投入研发费用在50-100亿美元间 。
国内药企近年来扭转重渠道轻研发传统 , 近年来研发投入跳跃式增长 , 基数较低但增速远高于国外医药巨头 ,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从2015年的200亿元左右快速上升到2018年的400亿左右水平 , 年复合增速(CAGR)高达26% 。 微观企业年研发投入前十年度排名变化不大 , 恒瑞医药领衔 , 2019年研发投入约39亿元 , 研发营收比约为16.7% , 已经接近国际制药巨头研发强度 。
我们认为随着2018年港交所新政和2019年科创板开板 , 尚未盈利创新药公司迎来上市融资热潮 , 极大的缓解了此前创新药公司资金紧张和融资渠道匮乏的局面 , 支持创新药公司放开手脚专注研发 , 创新药企虽然仍需依靠外部输血但相对成熟药企 , 具有历史背袱轻、公司运营扁平、创新基因纯正、未来有爆发性增长潜力和资本市场相对青睐等优势 , 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小而美 , 可能是潜在未来之星 , 创新依旧是行业永恒的主题 。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系统风险 。
【食品饮料】

基金十大重仓股食品占有6席 , 长期配置细分行业优质龙头企业
2020Q1食品饮料基金重仓持股比例6.9% , 环比回落0.9pct , 已连续三个季度回落 。 分子行业来看白酒配置比例由2019Q4的5.8%回落至2020Q1的4.9%水平 , 多数白酒公司的持有基金数增加 。 贵州茅台、五粮液等获基金增持、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被减持 。
非白酒配置比例回升0.17pct , 啤酒与乳制品被基金减持 , 肉制品与调味品被基金增持 , 伴随基金持仓食品饮料比例回落 , 2020Q1 食品饮料板块整体下跌3.5% , 市场排名第9 , 仍跑赢沪深300指数约7.0pct 。
食品饮料需求刚性 , 消费复苏期间板块可能更获青睐 , 2020Q2基金持仓食品饮料比例可能回升 。 更多基金配置食品饮料 , 从食品饮料公司持股基金数来看2020Q1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所有公司的持有基金数量均有回升 。 排名变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跌出前十 , 涪陵榨菜与中炬高新补上 , 泸州老窖、顺鑫农业、绝味食品排名下降 , 双汇发展排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