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画幅摄影吗 什么是大画幅相机

摄影是什么?自从摄影发明以来 , 这成了一个问题 。它并不因为摄影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再是问题 。事实上 , 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这个问题不断浮现出来 , 重新被人们讨论和思考 。
对它的重视程度和解答差异也折射出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别和观念距离 。例如 , 摄影最初是作为绘画的辅助方法 , 而后是作为社会内容的记录 , 再后来人们把它作为一种独立艺术来看待 。

什么是大画幅摄影吗 什么是大画幅相机

文章插图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摄影作品
到了20世纪后半叶 , 由于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思想兴起之后 , 摄影又与艺术的观念性结合起来 , 成为一种特殊思维下的语言表达 。因此 , 人们看待摄影就有了多种尺度和观念方法 , 而不是将它简单地作为一种视觉记录或外在对象的记录 。
其中所发生的最具革命性的地方 , 是摄影成为并列于绘画、雕塑、建筑之外的另一种艺术样式和媒介 , 对它的认识、创作和研究都有了全新的理论体系和批评尺度 。
大画幅与摄影
那么 , 关于大画幅(large format)摄影的来历又如何呢 。事实上 , 它是与摄影的发明同步的 , 早期的摄影因为是采取接触印像(contact printing) , 而不是放大技术 , 所以摄影师如果要想拍摄大的图片 , 就必须使用大的摄影机 。所以我们会看到早期摄影师的那些巨大的照相机或暗箱 。
随着摄影技术进步 , 4X5、5X7、8X10等成为标准底片 , 受到摄影师的青睐 。早期的摄影家Edward Weston、Ansel Adams等都使用过大画幅胶片拍摄 。可以说 , 因为它的高清晰、大视域、层次丰富而成为专业摄影的绝活 , 这是一般的摄影和数码摄影所无法达到的 。
那为什么在今天 , 它又突出地成为一种显赫而独立的摄影美学类型呢?一是大画幅摄影器械愈加普及 , 方便摄影师广泛使用;一是它与肇始于德国的无表情美学摄影有密切关系 。
什么是大画幅摄影吗 什么是大画幅相机

文章插图
贝歇夫妇作品
大画幅在国际上
我们知道 , 德国德累斯顿的贝歇夫妇长达几十年对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工业建筑 , 如水塔、仓库、井架等等进行系列拍摄 。每个建筑物体都是用大画幅相机从一个视角去拍摄 , 记下笔记 ,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类型学 。贝歇尔夫妇通过这些冷漠的工业建筑物 , 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构成方式和生产方式 , 将我们视为没有情感的对象呈现出它们内在具有的生命力和我们的社会肌体的关系 。
贝歇尔夫妇的选择正是要见证遍及世界的现代主义历程、它对人类的影响 , 具有很强烈的考古学意味 。他们的努力和主张又通过他们的学生 , 如安德里亚斯·古斯基、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斯图鲁斯、肯迪达·霍夫(Candida Hofer)、胡特(Axel Hutte)、斯特朗伯格(Gerhard Stromberg)、聂维克(Simone Nieweg)等等 , 逐渐显示出摄影的直接性、现场感和历史感的价值 。
他们的大画幅摄影诉求被称作“无表情美学摄影(Deadpan Aesthetics Photography)” , 这一流派大部分是德国人 , 所以也称“德国流派” 。在其他国家的大画幅摄影家有加拿大的爱德华·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杰夫·沃尔(Jeff Wall) , 美国的艾力克·索斯(Alec Soth)、克里斯多夫·伯克特(Christopher Burkett)、理查德·米沙拉奇(Richard Misrach)、尼古拉斯.尼克森(Nicholas Nixon)等 。
这一股摄影美学 潮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出现 , 无表情美学与大画幅摄影成为相得益彰的关系 , 没有这样一种新的摄影美学的出现和思考 , 就无法确立大画幅摄影的独立性与可能性 , 同时也是现代摄影技术的成熟和进步使得大画幅尺寸的摄影制作与印刷越来越便捷和普及 。
而无表情美学也作为一种艺术思想潮流 , 成为现今摄影创作的主流之一 。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摄影的认识 , 提高了摄影作为创作手段与方法的地位和自觉性 , 对它进行总结、研究有助于彰显出摄影在今天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 并丰富当代艺术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