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不一样的大学校园 什么样的大学校园

近期,沪上各大学陆续开学 。
疫情之下,学子们迎来第一课 。
同学们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


校长授课,共开设5320门次课程
“什么是‘表型’?”几排各式手表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映出的幻灯片上,同学们笑了,思考也由此打开 。“表型组”是被学术界认为继“基因组”之后生命健康领域的下一个制高点,将开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新时代 。——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金力为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院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同学讲授了专业课程《人类表型组学》的绪论课 。


邯郸校区6412教室已座无虚席,除了修读该门课程的100余位同学,还有来自相关院系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旁听 。教室坐不下,有的同学就搬来椅子或站在过道 。


课上,金力结合自己在复旦大学求学、科研的经历,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 。“人类表型组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共识 。表型即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决定的生物体特征,基因之外皆为表型 。金力表示,构建这一网络将成为解析生命健康的重要线索,实现更为精准的分型、诊断和治疗 。他指出,由于复杂表型极其复杂的遗传机制,目前的研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科学家的视角阐释了“好”表型和“坏”表型的区别 。


来看看不一样的大学校园 什么样的大学校园

文章插图


据介绍,复旦本学期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开设5320门次课程 。


作为历史系大一新生的专业必修课,历史系教授黄敬斌总能在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下)》看到新面孔,近80位同学坐满整间教室 。“每年都能看到新同学进来,看到同学们我很开心 。”新学期第一天,除了问候教室里在座的学生外,他也隔空给未能及时返校的同学问好,“有同学因为疫情不能线下上课,我都会全程录屏上传后台,方便大家线上学习 。”这堂课,主要是宋、元、明、清史,黄敬斌会介绍以往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相关研究方法,现存的争议、将来可以切入的研究视角,让同学们能够对所学有初步了解 。“专业的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我课上每个专题都会提供参考书目,希望同学们能扎实的去读书,读相关文献、一手史料,为未来几年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好的基础 。”


融合式教室线上线下教学任遨游
刚刚开学没几天,又有多地传来新增确诊的消息,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几位学生要配合进行集中健康管理,上海交通大学“法语二外”班就有3位学生要暂别教室和同学 。授课教师杜燕的课堂准时同步在直播系统上,不能来到教室的学生也能同步在线听课 。


“直播只是线上教学的其中一种形式”,杜燕介绍说,这门课程还通过测试、头脑风暴、投票、抢答等多种线上小工具,增加互动和趣味性,“比如,学生可以扫码利用小程序造句,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评述,学生们的回答以‘弹幕’的形式投在教室里的大屏幕上 。混合式教学令线上观看直播课的学生和教室里的学生,一同深度参与同步教学 。”


来看看不一样的大学校园 什么样的大学校园

文章插图


在杜燕看来,混合式教学是更有效率和质量的教学改革趋势 。疫情前她已开始参与慕课建设,疫情的推动下,更好的软硬件环境和更大的学生接纳度令课堂的“翻转”也成为教室里的“新常态” 。目前,杜燕的这门法语课线下学时不缩短,增加了30%的线上内容,除了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等常规的线上资源学习,更多是课堂内的多元线上互动 。杜燕对最近3年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调研,学生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学生普遍认为这一方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沟通”;此外,在“拓展语言文化知识”“比较中外文化能力增强”指标上,学生也有非常好的反馈,这意味着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


实现“翻转”的类似课程在交大还有很多 。上海交大教务处在线课程负责人余建波介绍,一场新冠疫情加速了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上海交通大学的课堂也悄然发生变化,“教室线下教学+线上同步直播+课后视频点播”疫情常态化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化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到本学期,交大的课堂已有75%实现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接入4K高清跟踪摄像头、配置高清显示屏的融合式教室能够让几乎所有的课程得以随时启动“翻转”,开启线上同步教学模式;这些教室还能自动进行人数统计和二氧化碳浓度实时监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分流 。去年,上海交大还启动了“交·通全球课堂”计划,引入线上线下融合式“全球课堂”新理念,与全球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高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虚拟交换、线上课程学分互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