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中国古代诸侯或藩王举兵造反的事例屡见不鲜 , 但唯有朱棣最终成功继承大统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靖难之役后 , 朱棣为掩饰篡位的事实 , 塑造即位的合法性 , 全面否定建文帝的正统地位 。 明朝的后世的皇帝和臣子为了宣扬忠义和挽救危局 , 也开始慢慢承认建文皇帝的正统性 , 肯定建文皇帝臣子的贡献 。
一、朱允炆称帝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 , 根据立嫡立长的原则 , 在洪武元年(1368)正月 , 册封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 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 不料 , 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因病早逝 , 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布吿天下 , 册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 作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文章图片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闻五月 , 太祖朱元璋崩 , 皇太孙朱允炆在太祖的遗诏下 , 顺利登上了皇位 , 改元建文 , 因此后世成为建文皇帝 。 在方孝孺等人的支持下 , 建文帝实行文治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如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兴科举、清理刑狱、平均苏松赋税等 。 通过新政 , 建文帝深得民心 。
建文帝即位后 , 面临着藩王割据、尾大不掉严峻的局面 。 为了稳固统治 , 建文帝便实行削藩政策 , 仅用一年时间 , 就削夺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五位藩王 。 紧接着 , 建文帝削夺燕王朱棣 。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文章图片
此时 , 秦王、晋王都己过世 , 失去了对燕王的牵制作用 , 朱棣在藩王当中年龄最大 , 战功显赫 , 实力最强 。 为反抗削藩、夺取帝化朱棣以“清君侧” , 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 , 率领靖难兵 , 发动了“靖难之役” 。
经过3年的战争 , 朱棣攻占了京师(今南京) , 发布奸臣榜 , 把建文忠臣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列入榜中 , 共计五十三人 。 —时许多忠于建文帝的臣子纷纷殉难 , 受累者更是数以万计 。 而建文帝本人下落不明 , 成为明代历史上最大的谜案 。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文章图片
二、建文皇帝的正统地位被革除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 , 为掩饰篡位的事实 , 塑造自身的正统性 , 力图抹杀建文朝的正统性 。
首先 , 捏造太祖欲传位于己的事实 , 强调朱允炆允与齐泰等人密谋 , 假传朱元璋的命令让朱棣回到封地 , 不让朱棣见病重的朱元璋 , 不让朱棣继位 。 从法理上否定建文帝即位的合法性 。
其次取消建文帝给他的父亲朱标所上的尊谥与庙号 , 仍称朱标为“懿文皇太子” , 将其主迁出太庙 , 置于陵园祭祀 。 再次 , 革除建文年号 , 不给建文帝上溢号、庙号 。 自商周以下 , 年号、谥号与庙号 , 己经成为一代帝王正统性的标志 。 但朱棣刻意隐去这些标志 , 不承认建文帝正统性 。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文章图片
接着 , 朱棣下令焚毁建文朝一切直接的档案资料 , 不为建文帝修实录 。 同时积极地御用文人纂修靖难之役的官方史书 , 掌握历史的话语权 。 此时最重要的官方史书首推《奉天靖难记》 。
该书在年号上 , 用洪武纪年 , 不用建文年号;在称谓上 , 不称建文帝为“帝”或“上” , 甚至不避讳 , 直呼其名允炆 。 建文年号、建文帝溢庙与实录象征着建文帝的正统地位 , 而明成祖把这些全部给隐去了 , 从而革除了其正统地位 。
【历史故事】朱棣不承认建文帝是正统,为什么他的子孙不遵祖训,偏要反着来?
文章图片
这种不承认建文帝正统地位的官方态度 , 对明朝后世君主与民间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洪熙元年(1425) , 明仁宗御制的《大明神功圣德么碑》称建文帝为建文君 , 虽然不再直呼其名 , 敌对情绪有所缓和 , 但不称“帝”或“上” , 不承认其正统性 。 在朱樣的政治高压下 , 这种官方态度迅速渗透到民间社会 , 以致当时人们不敢留只字片语 , 遂使建文数年朝廷政事及忠臣良将皆不传于后世 。
三、神宗朝张居正等人的努力
隆庆六年(1572)五月 , 明穆宗崩 , 六月 , 年仅十岁的明神宗(万历皇帝)即位 , 即位不久 , 内阁就发生了倾乳 , 深得明神宗生母李太后与明神宗赏识的张居正联合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一起排挤内阁首辅高拱 , 经过激烈的斗争 , 张居正取代高拱 , 荣升内阁首辅 , 由于皇帝年幼 , 朝廷大权落在张居正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