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商朝时的夏朝后代,与姬周打了百余年,却被史记一笔带过( 二 )


【历史故事】商朝时的夏朝后代,与姬周打了百余年,却被史记一笔带过
文章图片
不过 , 玩均势战略的前提是殷商要保持较强的国力 , 但在纣王晚期 , 随着与东夷战争的升级 , 大幅度消耗了殷商的国力 , 于是殷商对西部慢慢失去了控制 。
商纣王释放周文王后 ,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 , 周文王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 达到了“天下三分有其二” , 奠定了商周更迭的基础 。 但在征服殷商西部的过程中 , 周文王是如何解决最大的拦路虎崇国呢?
《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 , 乃如周 。 明年 , 伐犬戎 。 明年 , 伐密须 。 明年 , 败耆国 。 明年 , 伐邘 。 明年 , 伐崇侯虎 。 明年 , 西伯崩 , 太子发立 , 是为武王 。 ”
通过下图可见 , 周文王先打虞国、芮国、犬戎、密须、黎国、邘国等 , 切断崇国与殷商的联系 , 对崇国形成战略包围 , 最后才攻打崇国 。 显然 , 在周文王眼里 , 崇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 所以才安排在最后 , 这也印证了崇国的国力与地位 。
令人费解的是 , 史记对周文王的最后一场战争 , 只用了“明年 , 伐崇侯虎”这六个字 , 简略到不能再简略了 ,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历史故事】商朝时的夏朝后代,与姬周打了百余年,却被史记一笔带过
文章图片
关于周崇战争 , 除了《史记》、《尚书》等一笔带过之外 , 文献上还有三个较为详细的版本:
首先 , 《左传》中宋国司马子鱼向宋襄公描述过这场战争 , 说周文王以崇侯虎失德为名 , 出兵攻打崇国 , 但崇国祖先鲧是筑城始祖 , 崇国都城建造的非常坚固 , 导致周文王战事很不顺利 , 围攻了三个月后 , “退修教而复伐之 , 因垒而落” , 即在城外堆土为山 , 然后借此破城 。 从周文王历次战争来看 , 伐崇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冒险 。
其次 , 战国楚简上博简中《容成氏》中记载 , 周文王出兵后三鼓而进之、三鼓而退之 , 说:“吾所知多廌(zhì) , 一人为无道 , 百姓其何罪?”然后丰镐之民就投降了周文王 , 总之说得非常玄乎 。 魏晋皇普谧说“崇国盖在丰、镐之间” , 因此所谓丰镐之民 , 其实就是崇国 。
第三 , 西汉《说苑》记载 , 周文王战前宣称崇侯虎有五大罪状 , 然后为了照顾夏朝后代的情绪 , 周文王要求军队进入崇都之后 , “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 接下来只有“崇人闻之 , 因请降”七个字 。
结合周崇历史来看 , 上述三个版本中 , 第一个版本记载的战争过程最真实 , 也是周文王最大的一次军事冒险 , 二三两个版本只是记载了战前宣誓 , 却有意省略了残酷的战争过程 , 故意让读者相信“仁者无敌” , 似乎只要仁政一出敌人立即投降 。 因此综合三个版本来看 , 周文王的战前宣誓 , 并未让崇国臣服 , 之后进入了残酷的围城战 , 最终周文王“退修教而复伐之 , (崇都)因垒而落” 。
【历史故事】商朝时的夏朝后代,与姬周打了百余年,却被史记一笔带过
文章图片
综上 , 在商周交替的历史大潮中 , 崇国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强大的诸侯国 , 一度可以左右战局 , 但由于崇国的夏人后代身份 , 以及宣扬周文王“仁义无敌”的需要 , 于是儒家主导下的史书隐藏了一些内容 , 导致人们忽略了武王伐纣之前的这个最大敌人 。
其实 , 如果按照《史记》记载来看 , 周文王势如破竹 , 没有遭到一点抵抗的就征服了殷商西部 , 但这么说的话 , 纣王与殷商任由周文王攻略西部 , 他们就成了缺少基本智商的无能之辈 , 而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 但如果了解周崇争锋过程 , 就明白殷商与纣王的西部战略安排并没有大错 , 只是东部战线过度消耗了殷商国力 , 进而连锁反应导致西部战略崩盘 。
【历史故事】商朝时的夏朝后代,与姬周打了百余年,却被史记一笔带过】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