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喋血长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平之战

【爱历史】喋血长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爱历史】喋血长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一、长平之战的背景与经过
我们可以把长平之战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赵国接纳上党献地——廉颇与王龁在长平相持——赵国换将赵括——赵括深陷重围——白起杀降 , 至于后面的邯郸保卫战和信陵君救赵 , 则是这场战争的余波和收尾 。 历来史学家包括文学评论家们争议的焦点 , 也正是集中在这五个阶段上 。 相关的问题有很多 , 例如赵国该不该接纳上党?廉颇的战略决策是否正确?赵括为何会轻率的落入陷阱?白起为何杀降 , 又杀了多少?本文将尝试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 , 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重新解读和讨论 。
首先 , 我们要对长平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 长平之战起于赵纳上党 。 公元前262年 , 也就是长平之战爆发两年前 , 秦军攻下了黄河北岸的韩国战略要地野王 , 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中心地带的联络通道 , 这迫使韩国将孤悬敌后的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以求和平 。 而上党郡守冯亭与百姓都不愿拱手投降 , 他们集体向邻近的赵国请求归附 , 以此联合共同保卫上党 。 而韩国则对于上党郡的行为无能为力 , 只能告知秦国“赵起兵取上党”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 得知消息的秦国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 公元前261年 , 秦将王龁率军队攻入上党 , 赵国将领廉颇则予以反击 。 自此 , 秦赵两军开始在上党西面的长平之地对峙 。 廉颇采取坚壁清野 , 固守不出的战略 , 虽多次在小规模战争中失败 , 但战线非常稳固 , 秦军无法前进一步 。
【爱历史】喋血长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但在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对峙中 , 秦赵两国都有些坚持不住了 , 秦国宰相范雎利用赵王对廉颇坚守战术的不满 , 使用反间计使赵王将主将换成了赵奢之子赵括 , 己方则派出白起接管秦军 。 赵括上任后 , 改变了原有的战略方针 , 并大量更换将领 , 重整队伍全面出击 。 白起则命令部队佯装失败 , 将赵括引入了包围圈 , 又派遣两万余人断绝赵军后路 , 将赵军分割成两个部分 。 秦昭襄王得知包围圈已成 , 亲至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驰援长平 , 彻底断绝了赵国的救兵和粮食补给 。 在断粮46天后 , 赵军彻底支撑不住 , 出现了偷杀相食的景象 , 绝境之中 , 赵括亲自领军突围 , 被秦军射杀 , 最终两部赵军皆向秦军投降 。 获胜之后 , 白起尽杀赵军降兵 , 打算继续进军 , 彻底灭亡赵国 。 但在苏代的劝说下 , 范雎向秦王建议与赵、魏将和 , 长平之战至此结束 。 总结而言 , 长平之战是战国局势的一个转折点 , 强大的赵国自此彻底衰弱 , 秦国最后的强敌被打败 , 从此傲视群雄 。 从此之后 , 唯有合纵抗秦 , 才能抵御和延缓秦国的扩张之路 , 这才有了后来邯郸保卫战和六国合纵抗秦局面的形成 。
【爱历史】喋血长平: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平之战
文章图片
在长平之战中 , 赵国参战兵力为45万 , 而想要彻底包围并封锁以能征善战而出名的赵军 , 秦国投入的兵力只多不少 , 算上后续昭襄王征发的国内兵力 , 恐怕超过了百万之数 。 对于这样一场战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惨烈战役 , 我们恐怕很难单纯的从《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中了解或还原真相 , 因此 , 我们有必要借助于地理学 , 利用军事地理学的手段 , 从交战地形 , 双方军队的进军路线等方面对这场战争做出新的诠释 。
二、何谓军事地理学
军事地理学本质是战争的产物 , 它是为战争服务的 , 军事地理学的定义随着一战的进行而逐步完善 , 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我们可以简单将军事地理学定义为:以现代地理学原理、方法为基础 , 研究与利用军事地理要素 , 从而指导军事决策和军事行动 , 解决军事问题的一门军事学科 。 其包括对于自身理论的研究 , 即理论军事地理学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应用军事地理学)两个研究领域 。 在1966年的美国地理协会军事地理委员会议上 , 主席路易·C·佩尔蒂对军事地理学的归属和分类做出了定义 , 1986年 , 国内学者王照和陈力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 时至今日 , 关于军事地理学的分类和研究区域等基本问题依然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 。 但根据军事地理学自身的定义 , 我们可以对研究的三个要素进行总结 。 一是战争 , 即军事地理学服务的对象 ,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必须针对具体的战争情况;二是军事地理要素 , 其包括空间因素(例如点、坐标、形状)、自然因素(例如地形、植物、气象、温度)和社会因素(例如政治、经济、人文);三是军事地理环境 , 其是由军事地理要素构成的 , 但又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下作用于战争 , 常见的有自然军事地理环境(按气候带、地形单元等划分)、政治军事地理环境(按政治制度、宗教特点等划分)和经济军事地理环境(按区域经济类型、区域经济水平等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