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自西晋灭亡以来 , 中国便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对峙分裂时期 ,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又一分裂阶段 。
虽然在这数百年当中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 , 也有着无数异彩纷呈的故事发生 , 但长期的动乱所带来的更多却是对天下百姓的祸害 , 使他们难以过上平定安稳的生活 。
正是在这种时局之下 , 隋朝得以建立 , 并再度完成了多年前的统一大业 。 而在隋朝统治之下 , 整个中国也迎来了漕运方面的大发展和大进步 , 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大特点 。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一、关中地区的发展被放在首位
1、关中地区在当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中 , 一个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称作天府之国的地区:“此所谓天府 , 天下之雄国也 。 ”也正是这个地方 , 成就了秦朝的统一霸业和此后西汉王朝数百年的强盛 , 对塑造中国文化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从自然环境来看 , 关中地区本身就有渭河穿流其中 , 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 再加上广阔的平原以及郑国渠的开凿 , 这一优势更被得到放大 , 为农业生产和正常的生活创造了最为基本的条件 。
从地理位置来看 , 关中四面都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 , 潼关、散关、武关以及萧关的存在便是其防御力强大的最好例证 。 也因此 , 关中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古代统治者的首选 。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直到北魏分裂之后 , 由宇文泰奠基的北周便是在占据关中的情况下 , 经过数年的辛苦经营最终打败了自己的宿敌——北齐 。 诚然 , 这一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周政权的励精图治 , 但关中地区本身在自然与地理等方面提供的便利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同时 ,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边陲 , 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相隔不远 , 它也因此成了一个不同民族混合居住的地方 , 而包括杨坚在内的一众北周权贵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些少数民族血脉 , 甚至宇文泰他们本身就是少数民族 。
在这种情况下 , 关中地区不仅成了杨坚收取天下的战略要地 , 同时也是自己当之无愧的统治中心 。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除关中外的其他地区对他来说实在没有太大吸引力 。 一来 , 在隋朝建立之时 , 北齐才灭亡不过四年 , 北周以及隋朝政府对于当地的管控能力尚且处于一个并不稳定的状态 , 自然也不愿对当地倾注太多心血 。
二来 , 南北方之间本身就存在相当严重的地域对立与歧视 , 这点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直到隋朝攻灭陈朝、完成全国统一的大业 , 中国的南北地区更是已经分裂对峙了长达两百多年 , 双方的矛盾和分歧自然更加严重 。
因此 , 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 , 加强对于关中地区的建设 , 并以此作为自身控制全国的大本营与基地 , 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 而漕运系统便是这种建设的主要方法之一 。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2、隋朝在漕运系统建设中以关中为中心的体现
建立才八年 , 隋朝政府便已经着手建设一套完整且涵盖面极广的漕运系统 , “开皇年 , 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 , 议为水旱之备……又于卫州置黎阳仓 , 洛州置河阳仓 , 陕州置常平仓 , 华州置广通仓 , 转相灌注 。 漕关东及汾、晋之粟 , 以给京师 。 ”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在当时的隋朝政府看来 , 解决粮食的转运问题是漕运系统所要进行的首要任务 。 一方面 , 随着长安日渐繁华 , 其中的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 , 而关中本地却无法支撑起如此巨大的需求 , 便只能寻求外部转运 。
另一方面 , 正所谓“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 只有使粮食供给一事变得再无后顾之忧 , 才能够真正保障军队的基本战斗力 。
【历史故事】试论隋朝的漕运系统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文章图片
也因此 , 当时的漕运系统主要是以北方的黄河作为交通干线 , 分布于这条干线当中的军事重镇 , 如太原、河阳、卫州也都是北方城市 。
直到隋炀帝继位之后 , 全国漕运系统的建设力度继续得到加强 , 其中既有着如洛阳太仓和兴洛仓这样的一级大仓 , 也有着如虎牢仓、含嘉仓这样的二级仓 ,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北方地区的粮食充足 ,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