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写兰中堂 1937年
文章插图
写兰中堂 局部
我尤其喜欢展厅起首的那幅兰花与中间的那幅《写兰中堂》 , 都是长题 , 见出应均的学养、郁勃纵横与清高孤绝处 。尤其是《写兰中堂》 , 中国书画史上画兰的从未见过如此画兰的 , 一个字——乱 , 表面是全无章法 。若乱石铺街 , 但真正细读 , 却是金石味极浓 , 完全顺着性画涂抹 , 乱中有致 , 用笔狂放 , 笔墨率意 , 不拘形似 , 这正是中国写意画的“我自为我”处 。正如其画作所题“写兰小技谁订谱……兴来一笔尽扫除 。”还有一幅偶见的画梅之作 , 题写是写金冬心笔意 , 松图奇倔 , 真可谓清高孤绝 。
文章插图
展出现场的应均写梅
唐吟方(书画家):九十年代金鉴才先生主持《西泠艺丛》时曾刊发过应均专题 。今天我们所知的应均艺事平生尚未超出那时刊布的范围 。如应均1935年赴南京办展览是由谁牵线促成的?有哪些艺术界军政界的要人出席?当时的艺术界如何评价应均的?媒体有哪些反应等等 , 现在都还不清楚 。我们还未掌握这些对应均研究比较重要的材料 。当然我们目前也可以从作品出发 , 根据款署时间作一个排比 , 理出一个头绪 , 获得其书法的演进线索 , 还有他的画兰脉络 。只是在文字记载尚付缺如的情况下 , 我们从图像得出的推论 , 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印证 , 就不可避免带有今天的立场 , 所以我特别希望看到已被挖掘的文字材料与尽可能多的作品 , 以便在图文双重对证下 , 对应均艺术的转变做出有依据的判断 。听说应均有个不完整的诗稿留下来 , 收藏家徐小飞曾出资印行 。这个印本里所呈现的唱和对象 , 为我们勾勒出应均在永康的一个粗略的交友圈 , 提供给我们了解应均前所未见的信息 。
关于应均 , 现在我们知道他和嫂嫂经营一个酒馆 , 但是他的经济状况如何?由于缺乏一手材料 , 仍然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断 。我们错过了关键的二个时段 , 一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 , 许多历史遗存被当作四旧被清除 , 如于右任送给应均的匾额;另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 , 应均故居消失(他的家境 , 于故居可见一二) 。也由于应均长期处于艺术史的边缘 , 原本可以通过走访获得的材料 , 也因研究者的缺位 , 同时代见证者先后消亡而无证 。
应均在他生活的年代 , 尽管只是一个商业者 , 仍为当地士林所重 。这种情况不单反映在应均身上 , 绍兴的徐生翁和海宁的沈红茶以及更多他们同时代人很多属于这种情况 。他们在社会中并未占有显赫的地位 , 他们的望重一地 , 完全缘于才识才学才艺 。这就让我想到他们所在的社会生态 , 书画家的兴趣和职业是可以分离 , 社会评价与人望的获得同出身、财富及从事的职业等等无关 , 评价体系只注重才学 。应均、徐生翁及沈红茶等半专业半业余的文人书画家身上都呈现了这一特性 。
文章插图
应均书画作品
文章插图
草书谢灵运诗四条屏
拂去时代的尘埃 , 应均对当下的警醒与启迪
陈纬(书画家 , 现居杭州):民国书风 , 既承晚清崇碑风尚的余绪 , 又矫其流弊 , 广取博纳 。民国书家普遍接受包世臣、康有为的书学影响 , 但也遍习阁帖 , 寻求碑帖融合新径而变化出新 。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民国书坛 , 呈现前所未有的个性各异、千姿百态的书风 , 涌现出许多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 , 书法创作逐渐成为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行为 , 群星璀璨 , 各领风骚 。应均无疑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唯其一介布衣 , 又默守乡梓 , 身后寂寂无名 , 寡为人知 。但从其诗文唱和中 , 可知应均在当时广为书坛同道所认可和膺服 。温州书坛耆宿张鹏翼先生生前与学生萧耘春谈艺 , 据萧先生回忆 , 张先生对永康应均十分推崇 , 可见应均书名在当时即流播甚广 。
- 每道菜都是新乡人的心头爱 新乡特色菜
- 【游戏迷】燃烧意志:霍金斯这次有点繁杂,第一波助战被否
- 金字的本义及其读音 金字读音是什么
- 【游戏迷】非常好用却被玩家忽视的四大法师,中低段位几乎没人玩,为什么?
- 【爱历史】汉朝战斗力有多强?匈奴被打得逃亡漠北,却横扫欧洲成为新霸主
- 四招教你识别纯正的淡干海参 如何辨别海参是纯淡干
- 葛姓取名100分(图文)
- 姓杨的宝宝名字大全(图文)
- 宝宝起名馆(图文)
- 企业取名字(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