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人人称好,我告诉你为什么( 二 )


假如我是刘十九,我才不会管什么“晚来天欲雪”,一定会风雨兼程地赴约。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人人称好,我告诉你为什么
文章插图
这首作品能够超出《招东邻》,成为千古意象之绝,第一是意象丰富精致(颜色、形状、大小),同时安排得极其精巧(画面融合、画面反差);第二就是文法安排,把提问放在最后,让大家的想象发送出去,而不是像《招东邻》一样收回大家的思绪。所以我在讲怎么写绝句的时候,说过相对于律诗的“起承转合”,绝句文法更合适的是“起承转放”。
对于字数太少的绝句,第三句、第四句其实都可以是“转”,并不需要“合”回去。同时如果第三句的“转”能够给我们的诗意架设一个基座,再通过最后一句高高地、远远地“放”射出去,让读者的思维跟着飞远,无法落地,这才是最好的绝句创作方法,能够最大可能的留白,调动读者的参与、思考,从而获得情感共鸣。
比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就都是采用末句发问,重心后移的方式。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人人称好,我告诉你为什么
文章插图
当然这也只是五绝的一种写作方式。我们通过《问刘十九》和《招东邻》这两首同样是约酒,同样是白居易的作品,同样是五言绝句的作品做个比较,就能看到差异所在。首先是《招东邻》的意象描写不如《问刘十九》生动鲜活且精致唯美,然后就是三四句的创作方式不同,造成读者思维发散方向不同。
这两点就决定了白居易这两首作品在读者心中的高下,从流传程度就能看出。
大多数人知道《问刘十九》更好一些,我在这里是尽量分析它为什么要好一些。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够真正化用成为自己的知识。
我们学习他的写作方式,具体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如何灵活运用?
第一需要词汇量解决音韵平仄问题,第二就是灵感问题。像它这两诗问句的区别所在,可以说很大程度是在于当时的灵光一闪,不是苦吟能够换来。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人人称好,我告诉你为什么】如果首首都是《问刘十九》这样的经典,那我们也就不会看到《招东邻》了。
很多诗,其实就是水到渠成,并非刻意为之。
后人只不过择优而读、赏之,并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创作。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人人称好,我告诉你为什么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