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系恋爱游戏初体验 欧美风的恋爱游戏

1触乐之前曾讨论过游戏类别中“女性向”标签的局限和乙女游戏中一些遭人诟病的要素 。相应地,我们也讨论过Galgame或者男性向恋爱游戏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内卷之后,亦开始有人设固化、走废萌和快餐化路线的倾向 。
但我们意识到,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时选取的案例多为日系和国产恋爱游戏,可能有极少量的韩系 。其中,日系恋爱游戏是许多模式的鼻祖,包括人设和剧情套路、手机端运营和盈利模式等等 。纵观目前亚洲产出的主流恋爱游戏,总也脱不开这些要素 。

欧美系恋爱游戏初体验 欧美风的恋爱游戏

文章插图
从《心跳回忆》到现在,全年龄恋爱模拟游戏已经走过了漫长的28年
亚洲之外的呢?比如欧美,欧美的恋爱游戏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欧美有恋爱游戏吗?触乐的编辑们陷入了沉默,好像第一次意识到大家几乎没怎么玩过欧美恋爱游戏,甚至不知道这个门类是否真实存在 。以及,如果存在,它们是否也会落入亚洲同类产品的窠臼?
于是,话题开始转向 。大家开始谈论自己对欧美恋爱游戏的印象和期待 。
杨宗硕老师第一个表示疑惑:“欧美有恋爱游戏吗?我只能想到那种有真实社交要素的游戏型软件 。”
冯昕旸老师从整体风格入手,认为“欧美恋爱游戏多半有扁平化上色的角色立绘、相对正常的人物比例、充满俏皮话的台词、非常贴近日常的剧情,以及感觉会有很多不同肤色的角色出现” 。
袁伟腾老师战战兢兢地想象了一个场景:“会有络腮胡大叔,嘴角含笑,表情非常神秘,说着糙糙的情话,有点让人想要远离……”他比较害怕欧美人的情感表达过于直接,让人无法适应 。
祝佳音老师想象的场景则更加快乐:“里面一定有只穿短裤的施瓦辛格在沙滩上跑 。”而且一定是健美先生时代的施瓦辛格 。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施瓦辛格当年的风采了
池骋老师对欧美恋爱游戏则抱有一些很糟糕的印象,是她从一些国外社交媒体广告上看来的 。“女主是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正准备开启她小心谨慎或野心勃勃的大学生活——但无论是小心谨慎还是野心勃勃,接下来的事情都差不多:她会先认识宿舍里几个模样各异的姑娘,其中一两个姑娘会邀请她参加活动,她选择去其中一个(从而得罪了另外一个),在活动现场认识了几个模样各异的男孩,并且和其中一个打得火热……这个时候,被得罪的那位室友可能就作为邪恶女配登场了,让女主离男孩远点儿,否则她的富豪父亲就要让女主在学校里过不下去……”总之,折腾来折腾去,这些故事会表现出另一种粗糙与固化,让她毫无期待 。
陈静老师是编辑部唯一真正玩过这类欧美恋爱游戏的人:“虽然我只玩过《男友地下城》,但它给我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直球!敢爱敢恨!百无禁忌!我希望其他恋爱游戏也能学一学这些优点……”
我则认为,欧美恋爱游戏中应该很少出现“白瘦幼”小姑娘和粘人的小男孩,角色形象和互动模式会更加成熟,不同于亚洲游戏中过量的神奇高中生气息和过家家一般的职场描写 。
当然,大家的发言并不完全严肃,大多数人实际上是在刻意“标签欧美恋爱游戏”,但具体而言,这些印象有多少正确、多少错误,只能在实践中解答 。于是,大家挑选了我,让我去找一些欧美恋爱游戏进行体验 。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 。经过一番搜索之后,我发现相关的热门和畅销榜大部分还是被日系二次元占据 。总之,不管是在受欢迎程度还是在数量上,欧美恋爱游戏看起来的确十分小众 。
欧美系恋爱游戏初体验 欧美风的恋爱游戏

文章插图
恋爱模拟这个类别还是日系二次元的江山
在标签定义上,欧美恋爱游戏更倾向于采用“Dating Sim”,也就是“约会模拟器”的标签,没有专门分出强调女性向的“Otome”或者类似“Galgame”的类别,所以,在真正玩到之前,很难判断一款游戏的目标受众 。不过,这类游戏本身通常不会预设玩家的性别 。
为了尽可能体验到不同种类、更典型的欧美恋爱游戏,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大致的筛选标准 。首先,这些作品应当画风不那么日系,以从直观上规避一些模仿之作 。其次,这些厂商本身应该处于欧美,而非亚洲 。因为一些东南亚国家也会制作使用英文的恋爱游戏,它们的风格看起来处于日系和欧美系之间,感觉不太典型 。其中也有口碑不错的作品,可惜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次只能放弃 。最后,为了文章可以顺利发出来,只选取非成人向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