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朱元璋 ,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君主 , 不仅仅是因为他建立起大明王朝 , 还有他开创的诸多新的政治里程碑 , 例如废丞相、设内阁 。 那么他诸多的创意来自何方?以洪武大帝自己的话来讲“大明距离汉朝和唐朝太过于久远 , 所以把宋朝作为立国参考的主要部分” , 但是其实在实质上 , 朱元璋建立的朱明王朝更是大量参考了金元的政治制度 , 在加以汉族前朝的柔和 , 最终衍生出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 , 因此在朱元璋在位期间 , 明朝更类似于元朝 , 在君臣关系中带着浓厚的尊卑、主仆的色彩 。
但是 , 喜欢政治的人都知道 , 没有杰出的大臣是无法运转起大的国家机器 , 可是朱元璋的构想中一直都以强君权 , 夺臣权 , 因此明朝前期的政治特别好玩 , 朱元璋看似对士大夫非常的重视 , 兴儒学 , 建学校 , 尊孔子 , 其实质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奴化臣属的目的罢了 。
『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文章图片
一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 洪武大帝的“笑里藏刀”
1 , 兴儒学 , 崇理学 , 只为强化国家意识
相信在许多人的眼中 , 大力发展理学和儒学就是对读书人的一种重视 , 其实并不是 , 朱元璋想要的并不是理学中儒家的那一套治学方法 , 而是其中强调阶层、国家意识、君王至上的那一套 。
朱元璋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 所以在建国伊始并不是采用修生养息的方式与民休息 , 而是马上就确立了儒家的根本地位 , 大力推行理学 , 通过政治手段快速并且强硬的摆正国家意识 。 据记载 , 明朝初年 , 政府大肆制定礼乐 , 修史书 , 搞祭祀孔子的活动 , 不但大力翻译《洪范》等儒家经典 , 还流放、罢黜一些不属于儒家的人 , 还邀请海外的国家在中国留学 , 学习儒家思想 , 可想而知在明朝初年人人都以为士大夫才是光明的前程 , 万万想不到这只不是他们的君王将他们玩弄于手掌心的方法罢了
自理学诞生之初 , 就因为其逻辑的严密 , 极其强调君主至上而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 , 即使是元朝这样异族的统治阶层 , 也因为找不到没有比理学更强调君权的统治思想而不得不推行理学 , 可见理学的作用一直都是超脱于简单的学术 , 更多的作用发挥在了政治教化上面 , 运用理学治国 , 简单且安全 。
明朝迅速确立了理学的地位以后 , 明朝各个阶层在礼仪 , 生活用品、穿戴等多个方面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 不得僭越 , 对于明朝的整个社会都起到了非常大的“移风易俗”的改变 , 士大夫尊崇君主 , 百姓尊崇士大夫 , 一级接着一级 , 形成了以理学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权力体系 。
有记载在明朝前期的社会 , 士大夫们精神昂扬向上 , 以遵守礼义廉耻为先 , 以行俭名节为贵 , 嫁娶都极其注重门第观念 。 由此可见 , 明朝初年 , 理学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 , 国家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 。
『梧桐疏雨』兴儒学,士大夫的春天到了?实质是奴役手段,朱元璋建学校
文章图片
2 , 推崇孔子 , 强化尊卑有序的观念
兴儒学 , 崇理学当然对于朱元璋来说远远不够 , 他还需要一个表率 , 那最好的人选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
洪武二年 , 朱元璋下令 , 要求中央最高学府对孔子行大牢之礼 , 这种祭祀方式一般都是只有历代先皇及有杰出贡献的功臣才有资格享用 , 并且朱元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 说孔子之道是和天地相比的大道 , 必须要尊敬孔子才能够施行教化 。 此后十数年间 , 孔子之庙建遍了神州大地 。
在此处我们值得注意到是 ,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重视祭祀孔子 , 是因为他强调孔子的明帝王之道 , 以教后世 。 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纲常以正 , 彝伦攸序 , 其功参于天地 , 很明显 , 他所要的也只不是孔子的等级观念罢了 。 朱元璋的心思在杨士奇在的话中也能够得到一些印证:“孔子明确做皇帝的道理 , 作为天下师表 , 垂功万年 , 为什么古代的三皇五帝能够将国家治理的如此之好?这全都符合孔子的观念啊 , 论其功而隆其礼 , 明圣之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