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陈文史』灭人欲”,传统儒学是如何演变的?,“九世之仇可复”到“存天理

导语
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但由于其过于理想化的方案不适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 所以不受到统治者的偏爱 。 直到汉武帝时期 , 才开始运用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治国 , 并提出了“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口号 , 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正统思想 。
『勾陈文史』灭人欲”,传统儒学是如何演变的?,“九世之仇可复”到“存天理
文章图片
之后的魏晋隋唐时期佛道儒三教鼎立 , 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挑战 。
至宋明时期 , 学士们总结了汉唐时期儒学的纰漏加以改造并融合了佛道两教的思想 , 儒家思想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
最后到了清末民国初期 , 儒家思想从教育制度到政治制度一点点的被剥离 , 儒学陷入了发展的最低谷时期 。
直至现代 , 儒学的研究才恢复过来 。
可以说在不同时期儒学的特点都是不同的 , 这也就导致了古代儒学思想的不断变迁 。 而这些儒学思想的大变 , 无疑是我国思想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 两汉时期董仲舒激进的公羊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 , 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 以孔子、孟子、荀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力求针砭时弊、揭露要害 , 以新锐的批判精神与创新勇气挑起重任 , 以改变眼前的一片片废墟 。 知识分子手无寸铁 , 只能借助于笔 , 在竹帛里描绘王道重现的美好蓝图 。
于是孔夫子子立《春秋》一经 , 设素王之法 , 发微言大义 , 讨诛乱贼以戒后世 。 作为孔门后学的公羊学派更是谋虑时代所需 , 走在时代前列 。
『勾陈文史』灭人欲”,传统儒学是如何演变的?,“九世之仇可复”到“存天理
文章图片
这一学派从诞生之日起便是激昂的 , 这一点从《公羊春秋》中大量复仇桥段的描写以及公羊子对复仇的赞许可以看出:
春秋时期 , 纪侯向周天子进谗言导致齐侯被烹杀 , 齐国传到九世到了齐襄公的时候 , 他以为先祖复仇为由出兵灭掉了纪国 。 公羊子记载这件时期给出的评价是:“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 ”
但是其他的儒家大贤对齐襄公九世复仇并不认同 , 《左传》上论述的观点就是“齐国九世之仇已报 , 纪国的仇恨又会什么时候报复到齐国头上呢?”
由此可见 , 相较于别的平和淡然儒家思想 , 公羊儒学的思想更为激进 。
在先秦和汉朝初期 , 公羊儒学由于其过于激进的观点 , 一直不被统治者所采纳 。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 , 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 这与将儒学推荐为千百年来正统官学的董仲舒有着极大的关联 。
据史书记载 , 董仲舒从小研读五经 , 特别是“少治《春秋》” , 而且所治为《公羊春秋》 , 特别刻苦专一 。 苏舆《董子年表》还比较董仲舒与汉末经学大师郑玄道:“余以为汉儒经学 , 当首董次郑 。 ”
郑玄被称为“经神” , 而董仲舒在经学方面超过郑玄 。 尤其是在《春秋》公羊学方面 , 董仲舒是超越汉代其他诸儒的 。 《春秋》能体现圣人之志 , 董仲舒对《公羊春秋》下的功夫极深 , 他不仅能著书释其意 , 更能在为汉武帝进献治国方策上充分运用公羊学的思想 。
『勾陈文史』灭人欲”,传统儒学是如何演变的?,“九世之仇可复”到“存天理
文章图片
他以《春秋》公羊学为基础构建汉代仁义礼智信“五常”核心价值观 , “五常之道”是君王治国理民的核心价值观 , 它不仅直接决定着生民百姓的命运 , 也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兴衰 , 后代的君王都对它大力提倡、培养、整饬 。
正是由于董仲舒对公羊儒学的推崇 , 西汉儒士们纷纷投身开始对其进行考究 , 一时之间 , 读学治经之风骤起 , 这些儒士也被称为“公羊学派” 。
纵使公羊学作为一种受到官方推崇的“新儒学” , 但在它形成过程中也免不了对其他学说的吸纳 。 他们把实施儒家政治说成是依照上天的意志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 故德教而不任刑 。 ”
在建构自己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论核心时 , 西汉中期的公羊学家借用了阴阳学家的理论和墨子“天志”观中具有人格意志的“天” , 形成自己的宇宙模式论 , 使儒学思想具有圆融性和神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