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银行网点会消失吗 银行网点会不会消失

你有多久没有去过银行网点了?近年来,不少人感觉到家门口的银行网点、ATM机在减少 。银行网点里大多是老年人在排队、办理业务,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网点“消亡论”“关停潮”的声音引起市场关注 。是因为目前线上办理业务的途径太方便,还是另有原因?当前的银行网点面临哪些困难?作出了哪些调整?未来的路在何方?经济日报采访人员日前深入国有大行、城商行等银行物理网点展开调查 。
帮助客户存取款、办理理财……这些业务对于南京银行南京城西支行大堂的张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他每天主要的工作内容 。
入职5年来,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8点半到下午5点,一天算下来平均接待约50位客户,其中70%是中老年人,办理的大多是存取款、存单和理财等业务 。“已经很少在网点看到年轻人了!”张睿感慨 。
采访人员在银行网点调查发现,一方面是年轻人鲜少去,老年人热衷去;另一方面是柜台窗口压缩与裁撤合并部分网点 。物理网点陷入尴尬局面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采访人员进入银行网点寻求答案 。
电子渠道分流是主因
哪些业务必须去银行物理网点办理呢?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目前大额现金支取、储蓄卡挂失补卡、打印银行流水明细等业务需要本人携带证件去网点办理,其他简单的业务在线上即可办理 。
近年来,电子渠道交易额快速增长 。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量逐年增多 。随着支付渠道变得多元,手机银行对线下客源大量分流 。在北京市海淀区嘉豪国际商圈附近的城商行网点,采访人员与刚办完业务的张丽聊了起来 。“90后”的张丽从事教育工作,读大学时还偶尔去网点,“但是现在,差不多有两年没来网点了 。这次因为要补充银行卡信息,需要在网点认证,才又跑了过来” 。
张丽说,自从她把开通网银功能的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宝等后,用手机付款非常方便,很少去物理网点了 。通过手机银行APP就可以实时查看余额、转账和工资等情况,甚至完全可以在线上购买理财,不用跑腿,非常省心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由于国内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智能手机普及,投资理财、转账支付等金融业务线上化明显加速发展 。尤其是青年群体偏好个性化、场景体验式金融服务需求,更愿意选择在线上处理金融业务 。
工商银行北京金融街智慧银行旗舰店业务负责人说,工行手机银行7.0版发布后,服务更便捷 。通过手机银行即可使用查询账户余额、转账汇款、扫码取款等功能,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贴心智能服务 。
目前,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行,都在加速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微信小程序、手机银行APP等线上业务效率,强化手机端在线申请贷款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了“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增长,银行纷纷加快线上金融产品创新及业务数字化升级,这些因素驱动着银行重新定位物理网点布局 。
适老化服务大有可为
在电子渠道没有畅通的年代,每个人的生活与银行物理网点联系紧密 。如今,线上金融服务的出现给银行物理网点服务场景带来了巨大改变 。许多城市去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少,柜台窗口也越开越少,但需要看到的是仍有很多老年人选择去窗口办业务 。
老年人选择物理网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会用手机银行,不放心自己的操作 。年轻时没赶上数字化大潮,现在学起来很吃力,遇到问题一般就来网点向银行工作人员求助 。二是钱拿在自己手里更安心 。一部分老年人习惯使用存折,因为能看清楚每笔交易和余额,心里有底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银行网点围绕老年客群服务的堵点主要有三:其一,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网点,居住的老人相对集中,每月的25日、26日,有大量客户涌入网点支取养老金,这是网点需要集中力量应对的难题;其二,在一些网点周边集中居住着很多残疾职工,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难度更大;其三,部分网点适老化硬件设施亟需完善,比如无障碍坡道未建设或建设不规范、大堂引导人员不够、适老温馨提示不到位等 。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物理网点未来将会承接更多老年客群,如何提升网点服务质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是银行物理网点必须解决的问题 。
针对这些问题,银行已经行动起来,不断寻找解决办法,多家银行网点已经对老年客户金融服务从服务标识、设备设施、服务规范、金融宣教等方面实施改造 。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官渡支行营业室营运主管王琢介绍,针对老年客户偏好使用存折办理业务的情况,他们通过自助柜员机“刷脸取款”功能,指导老年客户将首选账户更改为存折,便于在自助柜员机办理现金取款 。针对老年客户集中办理业务的高峰时段,制定错峰、预约办理措施,并在网点醒目位置公布为老年人优先办理业务的时段 。在邮储银行北京香山支行、工商银行北京金融街智慧银行旗舰店等网点,采访人员看到在网点里较明显位置摆放着多台智能机器,大部分老年人在大堂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