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文章图片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在许多古装剧中 ,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王爷用膳之前 , 有仆人丫鬟给专门试菜 , 其中主要的试毒工具就是银针或“银筷子” 。 当某个反派想害主角时 , 银筷子一触碰食物 , 片刻就会变成黑色 , 表示有剧毒 。
类似这样的“银筷子”试毒 , 似乎成了电视剧里的经典桥段 。 那么 , “银筷子”真的能有效判断食物是否有毒吗?这种古人既定的结论 , 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其实 , 用银筷子试毒 , 并不科学 。
根据化学原理 , “银”作为一种重金属 , 只有触碰到砒霜、氰化钾等硫化物时 , 才会产生反应 , 生成一种黑色的硫化银 , 因此失去光泽而发黑 。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文章图片
但是 , 对于皮蛋、臭腐乳、咸菜、蛋黄等无毒物来说 , 因为它们本身富含硫元素 , 一旦接触到“银”也会变黑 。 估计古代要有这些东西 , 古人一用“银筷子”试毒 , 就惊恐地不敢再吃了 , 可实际上它们并没有毒 。
无独有偶 , 对于河豚毒、发芽的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变质青菜中的硝酸盐等 , 这些本身含有毒素的东西 , 因为与“银”接触不产生硫化银 , 即使“银筷子”插入食物中很长一段时间 , 银筷子表面也不会发生反应 , 不会变黑色 。
那么问题来了 , 明明“以银试毒”这个事不太靠谱 , 为何古装剧还以此为经典桥段 , 在情节的使用中经久不衰呢?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文章图片
这就涉及到了古代的“毒药”了 。
由于古代下毒使用的毒药种类并不如今天丰富 , 一般最常用的就是砒霜 , 可以用来药老鼠蛇虫 , 普通的药铺就有卖 。 而古代的砒霜 , 由于提取技术并不先进 , 常常含有很多杂质 , 这些杂质中也包括硫化物 。
所以当有人想要用砒霜下毒暗害某人时 , 一用银针或银筷子检验 , 就很容易露馅 。 随着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 , 现如今的砒霜越来越纯净 , 杂质也越来越少 。
假如在今天 , 用“银筷子”检验砒霜是否有毒时 , 那很有可能也不会变色 。 因为饱含硫化物的杂质也被剔除干净了 , 不再含有这种硫化物 , “银”自然不会发生反应 , 也不会变黑 。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文章图片
这就是说 , “用银筷子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这一套检验方法 , 在今天基本上不适用了 。 但如果想检测食物中是否有硫化物 , 那用“银筷子”检测 , 就完全可行 。
同时 , 吃饭使用“银筷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 可以杀菌消毒 。
这一点功能 , 虽然听起来很神奇 , 但确实有着科学依据 。 因为“银”中含有银离子 , 而这种元素被科学证明有杀菌功效 。 从化学原理上来说 , 银离子达到一定量之后 , 其中正电荷的离子可以吸附细菌 , 然后进入细菌体内 , 将其杀死 。
用银筷子试毒,其实并不科学?
文章图片
但是也要注意 , “银筷子”这种也只是作为工具使用 , 人体不能摄入大量的银 , 不然也会引起银中毒的 。
总的来说 , “以银试毒” , 是古时候人们依靠不断的摸索和尝试 , 所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 饱含着人们智慧的结晶 。 或许在当时的环境下 , 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却未必是百分百准确的 。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 那些被科学证实的经验 , 可以继续沿用;但没有科学依据的 , 就应该知道来龙去脉 , 不要盲目信服和谣传 。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万物有意思》、萧扬《银质餐具真的如此神奇吗》、《银器验毒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