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专栏丨姜峰:老屋,时光里的嘘叹

【历史故事】专栏丨姜峰:老屋,时光里的嘘叹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专栏丨姜峰:老屋,时光里的嘘叹
文章图片
老屋 , 时光里的嘘叹
文/姜峰
1
父亲说 , 好久没回家了 , 想回家看看 。
我随父回家 , 走在路上 , 父亲步履雄健 , 脸上红润 。 我心想 , 父亲八十岁了 , 身体还挺好 。 到家了 , 过第一道门 , 正厅 , 过天井 , 至第二个正厅 , 再是天井 , 至最里面厢房 , 见母亲坐老式雕花床上 。 心想 , 母亲出远门很多年了 , 今年也回来了 , 真好!
我忙喊:妈妈、妈妈!她不答 。
突然意识到 , 母亲过世多年 , 怎么又回来了?我连忙大喊:妈妈 , 妈妈!她不答 , 转身往里走 , 往那幽深老屋走 。 我急了 , 妈妈 , 妈妈!一直大喊 。
妻推醒我 。 原来是南柯一梦 。
想着 , 母已逝三十多年 , 每次梦见 , 都是出远门很久很久 , 然后回家了 。 父跟我们在长沙生活二十多年 , 在八十岁那年去世 , 也已经走了四年 。 几次梦见 , 父总说想回老家看看 。
今年清明节 , 因为疫情 , 没能回老家给父母扫墓 , 却做了这样一个梦 。
很奇怪 , 常在这样的日子 , 清明、七月半 , 或者父母生日前 , 梦见亲人 , 梦见老屋 。
灵魂深处 , 特殊的日子 , 亲人总在提醒 。
梦里 , 总是在老屋 , 这个我十四岁前住居过的地方 , 如今 , 早已踪迹全无 。
儿时生活的地方 , 却总是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 。
2
老屋所在的村 , 在一高坡上 , 两棵古老的樟树 , 矗立于村口 , 坡下是辽阔的盆地 。
金黄的稻谷 , 田田的莲叶 , 静静的村舍 , 依次在视野打开;远处黄材镇、青羊湖大坝、千金坪山等 , 一览无余 。
滔滔沩水 , 从千金坪山脚从西往东流向远方 。
老屋建筑座北朝南 。
村口第一道大门 , 称槽门 。 斑驳的旧门楼 , 年代久远 , 小黑瓦 , 陈旧的门框 , 槽门东留下一段残垣断壁 , 爬满枝叶茂盛不知名的藤 , 结出一种绿色的圆圆的可以吃的果实 , 小时叫它“棒棒” , 至今我不知其学名 。
过槽门 , 是一大坪 , 西头水泥坪 , 生产队晒谷坪 , 坪最西边为生产队队屋 。
大坪东 , 长长石板路 , 二十多米 , 由南往北 , 通往第二道槽门 。 门框和门槛麻石砌成 , 两边各有一竖立的石鼓 , 被摸得闪光发亮 , 石门槛也被我们坐得锃光瓦亮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 单瘦单瘦的弟弟 , 常坐石门槛上 , 盼父母收工回 。 邻居龙大哥生产队收工回 , 问弟:“恰饭冇?”弟答:“恰了 。 ”“恰么业?”“恰汤 。 ”不管吃没吃饭 , 弟都答“恰汤 。 ”长大后 , 一直被龙大哥作笑话讲 。
大门两边是厢房 , 正面露天天井 , 天井东西两边是堂屋 , 连着厢房 , 天井北为正厅 , 实为公共场所 , 家族祭奠和活动的地方 , 也是我们儿时玩耍之处 。 此为老屋第一个四合院 。
从正厅后门 , 进入第二个四合院 , 结构如前 。 从第一个四合院 , 从南往北 , 分别住着我大伯、二伯、三伯家 , 我父母及祖母住第二个四合院最北边 。 每家三到四间房子 , 加上共用的堂屋 , 杂屋 , 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二十间房子 。
紧邻我们的有龙家、另外一家姜姓的几个四合院 , 这些 , 一起构成了这个老村的结构 。
3
老屋厢房 , 有一间肯定是姑妈住过的 。 姑妈做闺女时的故事是在她逝后才听到 。
八十多岁的姑妈病逝 。 我到姑妈家吊唁后 , 当晚 , 住堂兄家 , 一位远房长辈亲戚也住这 。 他对我说:其实你姑妈的大儿子不是这姑父的 , 你姑父追你姑妈的故事很有传奇性 。
姑妈之前还结过一次婚吗?我一直不知道啊!很奇怪 , 怎么没听父亲说过呢 。
远房亲戚说:也许你父亲并不知晓 , 那时你父亲还小呢 。
父亲是家中幼子 , 上面还有三个哥哥 , 两个姐姐 , 其二姐岀嫁不久就病逝 , 自然我没见过;姑妈 , 是父亲大姐 , 比父亲大了十八岁 。
远房亲戚说:你姑妈是长女 , 也是你祖父的掌上明珠 , 到了岀嫁年龄高不成 , 低不就 。 当时 , 在你祖父家做长工的周家小伙暗暗喜欢你姑妈 , 担心你祖父不同意 , 也不敢提出来 。 那一年 , 来了一支部队 , 住厉家祠堂 , 有个军人看上了你姑妈 , 他姓贺 , 家里就是邻村的 , 委托其父母来提亲 。
祖父时 , 家里并没有自己的田土 , 只是承包了厉家祠堂的几十亩水田 , 上交租金给厉家祠堂 , 每年负责厉家的祭奠活动 , 只能算是厉家祠堂的佃户 。 几十亩田 , 平时请了两个长工 , 农忙时节还要请短工 。 祖父善于经营 , 勤俭持家 , 所以家境还算过得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