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欲惜福、行善积德是对命数最好的成就

人有命数,命数规定了一个人的贵贱、贫富、寿夭、姻缘等人生轨迹的上限和下限 。人可以也只能在这个规定的限里发挥挪腾,去自我成就 。例如有人说我不服气,我要比刘翔跑得更快,但是其命数当中没有安排这个上限,任你如何努力和训练也无济于事 。又例如说某人大限已到,那任凭华佗再世,也无可奈何,只能说是司命之所属 。所以凡人凡事都有定数,或者说是造化有安排 。一个人人生的上下限刻录在他的生辰八字以及命相上,所以可以从生辰八字以及命相判断出来一个人的人生上下限 。命相、八字对人的上下限判断呈现百虑一致、殊途同归的局面,显示的结果趋向统一 。【节欲惜福、行善积德是对命数最好的成就】
顺应天道那一个人为什么是这样的命数,命数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是一个人出生之前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的,受天道——平衡法则所主宰 。
首先受其“山川祖德”制约 。祖先、父母所享有的天地间的灵气(阴宅、阳宅的风水)以及所作所为(行为的善恶)是决定一个人命数的重要因素 。安葬及居住的风水好,容易孕育出类拔萃的后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例如毛家的祖坟为“婵娥奔月”之好地,造就了一位开国领袖 。实际上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毛家能得此好地,也是上天对其先人行善积德的回报 。一个家族积德深厚,容易产生优秀后代 。《周易》坤卦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类似经典所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事实,即一个人的命数之确定,绝对遵循平衡原则,因为先辈行善积德,付出很多,上天就会给他们的后人以回报 。其次一个人的命数也是自己造就的,个人从前的所作所为也是自己有当世命数的原因 。以前做的事是善是恶,是得到太多,还是付出太多,都有一个累积,传递延伸到当今 。明白决定命数的根本法则之后,就应该明白怎样去对待自己的命数,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命数,怎样为自己的后代造就一个好命数,这就是明天道 。终极平衡
天道趋向终极平衡 。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所得到的福泽总量是恒定的,上天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会永远给一个人、一个家族太多 。例如很多伟大人物的诞生都是因为上天对其先人行善付出的回报 。但是通常诞生了一个伟大人物之后,他的后代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子孙遭受夭损或者是残障 。这就是因为天道在主宰和审判,要维持终极平衡 。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命数力求达到上限,怎样为自己的后代造就一个好命数,都必须明天道,顺天休命,去寻找和创造自己需要的外部条件,努力去自我成就 。这种努力是一种付出,是维持平衡践行天道 。但是还有一种付出是节欲惜福、行善积德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付出,是在明天道前提下的主动作为,主动去维持平衡 。世界没有只进不出,没有只得不失 。《易》泰卦九三昭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
节欲惜福节欲惜福是主动控制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物质的获得,在某些方面减少对世界的索取和消耗,也是减少对自己命定福泽(福禄)的消耗 。所有人的福禄都有定数,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欲望太过、纵情太过,由此过度消耗了自己的福禄和元气 。所以在做事在追求人生成就的时候要积极,但是在享乐的时候要有所节制 。
《易》有节卦,下兑上坎,坎为水,兑为泽,是为“泽上有水”,泽的容量是固定的,少则聚积,多则流泻,显示某种节制 。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福泽的总量也是一定的,所以必须要有节制 。《易》颐卦也明示: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对于享乐欲望的节制,是中国古代明天道的往哲先贤的共同准则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 。《红楼梦》经常提到“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的做法,从贾母到大观园的小姐、丫鬟,在得小病的时候都不太吃药,只是节制饮食加以静养 。这是曹雪芹对节欲惜福这一准则的阐述 。当代作家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写到,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我们张家遵从圣祖训示要惜福少食摄养” 。故宫里有养心殿,按照天道,养心莫善于寡欲 。只是居于期间的皇帝又有多少能明天道做到节欲惜福呢?遵照程度高的就能活得长一些,下场就相对好一些,像那些纵欲无度的,又是红丸又是鹿血,总不能善终 。天道终极平衡,福泽总量恒定,消耗多了,自然留存的就少了,结局自然就有差异 。纪晓岚的一个侄儿与他家中仆人的一个儿子刘云鹏,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而且在同一间屋子里出世 。按命理来讲,他们的命运应该相似,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原因其实就是对命中注定食禄的消耗速度和程度不同 。一个人一生的衣食福禄在呱呱坠地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纪晓岚的侄儿与刘云鹏同时同地出生,食禄相同 。他的侄儿出生在富贵之家,从小娇生惯养,每天华衣美食,把一生的食禄都提早享用完毕,所以年轻时就夭折 。而刘云鹏出生在贫贱家庭,整天节衣缩食,消耗的食禄有限,所以能健壮地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