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欲惜福、行善积德是对命数最好的成就( 三 )


袁了凡先生长期不停勤行善德将原来先天注定的命数调整改变以及裴度行善改变命运的圣绩证明:广行善事是可以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命数的 。行善积德非但可以调整改善自己的命数,也可以为子孙后代造就一个好命数 。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曾祖父刘濠是一位乐善好施、行善积德的人 。刘濠辞官隐居家乡武阳,虽不做官,仍关心百姓疾苦,并十分同情贫困的百姓,每逢梅雨季与寒冬腊月,他常登高看望村里的人家,如果发现谁家不见炊烟,他就把自己家的粮食送去救济他们 。刘濠不但乐于助人,济贫救世,还曾经救了过万人免于受难 。同县人林融招募了一支义兵反抗元朝,想要兴复宋室,结果惨遭镇压而战死 。元朝朝廷派人下来严查林融余党,想赶尽杀绝 。当地的地主豪绅,乘机挟仇陷害百姓,把交不起田租的平民也当作余党,将姓名报给专使,专使据此搜罗了万余名无辜者登记入册,准备返京上报朝廷清除 。刘濠见此事牵连人员如此之众,十分不忍 。为了救无辜百姓,刘濠特设酒筵宴请专使,并与孙子刘爚(刘基父亲)配合将其灌醉,待其酒醉沉睡后,刘濠从专使的行囊中取出被录的名册,从原有万余人的名单中录下200来名巨魁、恶绅的姓名后,放火将自己的房屋连同使者的名单一同烧掉 。看着熊熊大火燃起,他又派人将使者救出 。使者惊醒时,房屋已经倒塌 。专使见行囊和籍册化为灰烬,大为惊恐 。刘濠则趁机以记录数百恶德败行之人的名册作为替代的册籍给使者交差 。这样一来无数无辜受牵连者得以保全,免于一死 。刘濠的种种义举对刘基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刘基小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基的父亲说:“你的祖父道德深厚,这个孩子必定荣耀家门 。”后来刘基帮朱元璋灭了元朝,平定了天下,得以封诚意伯的爵位 。人家都说他是因为祖上积德,才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成就 。
明朝初年的内阁首辅杨荣,他家世代以摆渡为生 。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满涨,水势汹涌横冲直撞,把民房都冲塌了,被淹没的人顺着水势一直流下来 。别的船都去捞取水中漂来的各种财货,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专门去救水里漂来的灾民,而财物一件都不捞,乡人都偷笑他们是傻瓜 。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后,家道也渐渐的宽裕了 。有一道士向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都积了许多阴功,所生的子孙应该发达做大官 。可以将你的父亲葬在某个地方 。杨荣的父亲听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亲葬下 。这座坟,就是现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坟 。后来杨荣出生,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面的少师 。皇帝还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 。而且杨荣的后代子孙,都非常兴旺,一直下来都有许多贤能之士 。在福建省莆田县的林家,他们的祖辈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欢做善事,时常用米粉做粉团给穷人吃 。只要有人向她要,她就立刻给,脸上没有表现出一点厌烦的样子 。有一位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讨六、七个粉团,老太太每天给他,一连三年,每天都是这样的布施,没有厌倦过 。道士晓得她作善事的诚心,就向她说:我吃了你三年的粉团,要怎样报答你呢?这样吧,你家后面有一块地,若是你死后葬在这块地上,将来子孙有官爵的就会像一升麻子那样多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儿子依照道士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 。林家的子孙第一代发科甲的,就有九人 。后来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 。因此,福建省竟有一句“如果没有姓林的人去赴考,就不能发榜”的传言,意思是讲林家考试的人多,并且都能考中,所以到发榜,榜上就不会没有姓林的人 。林家有功名的人很多,大概清代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是这一门的后代 。
古人有句话叫做:“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行善积德就是主动付出,顺应天道去维持平衡 。而行善积德主动付出之后,对自己、家人和对子孙后代的命数都会有造就帮补救应,这是福有攸归 。正是行善之人定有后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顺应天命,行善积德,就是对自己命数的有效调整和成就 。因为只有依循天道行事,才可以获得上天的恩泽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天道对芸芸众生一视同仁,而常常会帮助那些善于顺应天意的人 。行善积德当然要看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善心 。行善积德并不是谁的专利,人人都可以保有善心,在能力范围内做善事,积阴德 。从平时爱惜物命、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劝人向善、成人之美做起,到有能力的时候救人危急、舍财作福,到有较大余力的情况下开渠导水,筑堤防患,修路架桥,建校助学 。如此一路下来,功德越盛,即福报越大,福泽绵延,及自身亦荫庇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