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你见过用竹管子“喝”酒的吗?

大凡喝酒 , 要把酒倒在酒杯里或碗里喝 。 但在羌族、苗族、土家族人居住的地方 , 喝酒却不倒酒 , 是用竹管等管状物吸着喝酒 , 最后还要吃完酒渣 。
咂酒 , 历史悠久 , 在唐代已经形成 , 盛行于"土司"时期 。 唐宪宗元和年间 , 白居易赴忠州任刺史路过三峡时 , 就作了一首描写土家咂酒宴会场面的诗 , 题为《巴氏春宴》 , 其中有描写咂酒的诗句:"薰草铺坐席 , 藤枝注酒樽 。 "由于民族间的往来 , 咂酒的酿制工艺与饮酒习俗传入苗族、羌族等民族 ,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咂酒文化 。
羌族咂酒
咂酒 , 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等地羌族人饮用最普遍的一种酒 。 酿酒时 , 原料要选上等粮食 , 酿酒的日子由家中的老人用占卜的方式确定 , 还要将客厅打扫干净 , 焚香祈祷 , 意为驱走房中的秽气 。 等酒料晾温后拌上酒曲 , 装入一人高的大肚子坛里 , 用麦草和泥封住坛口 。 七天后开坛 , 老人先盛上一罐 , 添上凉开水 , 献给众神 , 然后把酒从大坛子中取出 , 放入装水坛子里再和泥封住大坛子口 , 择吉日饮用 。
『喝酒』你见过用竹管子“喝”酒的吗?
文章插图
羌人饮咂酒
羌族咂酒味美香醇、富含营养 , 比白酒温和 , 微酸有解渴止饥、除乏驱寒、去暑消食的功能 。 饮咂酒前 , 先向坛子中加点水后 , 才能用细竹管吸饮 , 吸完坛子中的酒后 , 再添水 , 然后再吸 。 最后 , 酒味变淡 , 就不再吸 , 而是把坛子中的酒渣吃完 。 羌民每次饮咂酒都要敬神 , 羌族人认为神人共饮 , 酒里会含有神的力量 , 人喝完以后就会感到心神俱佳 。 敬完神 , 由老人先喝 , 是因为羌族认为老人能通神 , 是离神最近的人 。 他能消除神力中的压力 , 然后再由年轻人喝 , 吸收神力 。
关于羌人喝咂酒 , 还有"烟散气 , 酒结情"之说 。 据传 , 在古代 , 羌族各部落之间、各家族之间、各村寨之间发生冲突时 , 有过错的一方必须背上一坛咂酒到对方去承认错误 , 双方围坛饮酒 , 边喝边剖析自己的过错 , 最后达成共识 , 矛盾通过喝咂酒而得以解决 。 延续至今 , 咂酒成为羌族重要的礼俗 。 亲朋贵客来后 , 大家轮流吸饮 , 吸完再添水 , 直到味淡后 , 再食酒渣 , 俗称"连渣带水 , 一醉二饱 。 "饮咂酒时要唱酒歌 。 唱时 , 宾主并排而坐 , 轮流对唱 , 同时鼓乐齐鸣 , 热闹非凡 。
苗族咂酒
咂酒 , 是贵州省大方县六寨苗族人民自酿的一种原生态传统特色饮料 , 也算是一种宴酒 。
苗族咂酒的酿制与羌族不同 , 是将苞谷、小麦等五谷谷杂粮煮熟 , 然后倒入簸箕内摊开扒散 , 拌均酒药 , 待冷却但还有些许余温的时候 , 舀进锅里 , 并洒上热水 , 加盖密封好后抬到楼上 , 捂热发酵 , 直至透顶 。 发酵后 , 舀入坛子里 , 三天以后 , 掺进同发酵好的酒槽等比例的水 , 使其汁糟分离 。 七、八月份时 , 最快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饮用 。 一般年月 , 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左右 , 而冷天的成酒时间甚至长达3至4个月之久 。 苗族咂酒 , 色泽呈澄黄 , 香气浓郁芬芳 , 口感鲜美醇厚 , 大约在20度左右 。 含有较丰富的糖分、氨基酸、酯、甘油等物质 , 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
『喝酒』你见过用竹管子“喝”酒的吗?
文章插图
苗族咂酒
在六寨苗族 , 凡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宴迎宾客等隆重场合饮用时 , 咂酒是必不可少的佳酿 。 尤其是在丧葬时 , 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 这是六寨苗族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 。 六寨不管是哪家有人去世 , 在上山前的那天晚上都会在堂屋的上下席各摆上一坛咂酒 , 并各插入两根通节的细竹竿 。 其意义主要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增进亲朋好友彼此之间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