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统计局:“想给关心我的人一个拥抱,但是不敢”( 四 )


但从正月初八开始 , 足不出户的生活令人感到憋闷 。 我的睡眠时间从最初的十小时减至四、五个小时 , 焦躁的情绪也在我们滞留人员组建的微信群里蔓延 , 何时解封?如何离汉?这是群里最重要的话题 , 大家还把群备注改为“几人+有/无车” , 几乎随时准备着出城 。
工作上还有项目等着处理 , 滞留期间收入基本为零 , 任谁都不能安心地继续等下去 。 3月初 , 我曾尝试走出武汉 。 但在往河南信阳方向走了大概50公里后 , 我被巡逻警车拦下 , 送回了亲戚家 。
3月22日晚 , 湖北省内外人员返汉、省内人员离汉政策发布 。 虽然原则上滞留人员离汉通道并未正式开通 , 尤其省内外的公共交通途径没有恢复 , 但省内人员流动就意味着可以曲折出城 , 一些有车的率先上了高速 。
我赶紧约上滞留群里的两个朋友 , 第二天一早 , 朋友的亲戚开车把我们三人送到武汉黄陂和孝感的交界处 , 我们步行至孝感境内 , 坐上出发前约好的车 , 此后一路顺畅 。
回到贵阳后 , 我向社区做了报备 , 目前仍在自费集中隔离 。 我本想着 , 黄陂是低风险区 , 所在社区也属于无疫情社区 , 可以凭绿码接触隔离 , 但没被允许 。
他们跟我说 , 你就好好呆(着)吧 , 你是怎么出来的心里没点数吗 , 武汉通道原则上是没通的 。
06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 努力“活下去”
口述者:武汉酒馆老板王帆
湖北省统计局:“想给关心我的人一个拥抱,但是不敢”
文章插图
疫情发生前 , 王帆经营着5家酒馆 , 日常还打理一家小型精酿酒厂和一家进口啤酒贸易公司 。 封城的两个多月里 , 他和朋友组成的“野生摄制组”拍摄的“封城日记”收获过万点击 , 帮助医院、社区运送物资的电瓶车跑了3000多公里 。
2020年是我开店整整10年 , 这些年也没买车买房 , 四处漂 。 我觉得房子太贵了 , 还不如拿钱用来开店 , 给厂里添加设备 。
这两个多月 , 员工工资、店面房租 , 再加上酒馆大量食材腐坏和酒厂原材料浪费等等 , 损失了两百多万 。 10年后回头看 , 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 , 企业老老实实做就垮不了 , 但这两个月的经历是值得回味的 。
我确确实实看到很多人连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 去做志愿者也是拍纪录片的时候被影响 , 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 。 大家都是凭借信任做事 , 我们彼此感谢 , 人与人之间的这份善意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
我也不知道疫情还要持续多久 ,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 , 你一定要记得自己还有一个身份是企业经营者 , 最大的慈善是商业 , 企业做好了 , 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
不过 , 我对复工后的报复性消费没有抱太大希望 。 我们有一家新店 , 以往最多一天有将近500多单 , 可以做到4万元左右的流水 , 现在做外卖一天大概500到1000元的流水 , 差不多90%都没了 。 30多个员工都想复工 , 但目前的财务状况 , 复工的工资已经很难发出来 。
以前我们都是做体验 , 没做过外卖 。 我们也提交了武汉酒馆的复工申请 , 每天做消毒杀菌 。 看到文件说 , 餐饮这类场所应该是最晚恢复的 , 我们也只能继续屯粮、等待通知 。
因为武汉这个城市发生了这么多事儿 , 我不知道大家看待这个城市是负面还是同情的眼光 , 但我希望能够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 。
酒厂现在已经复工 , 但也只能做到以前的一半 , 勉强可以养活员工 。 武汉这个城市的文化根基是南来北往的码头文化 , 最近 , 我们正在找一些特别的原料 , 想出一款关于武汉疫情的酒 , 把武汉最近的一些新闻印在包装背面 , 做成纪念品 , 留下武汉特殊的记忆 。
2019年我们大概做到了4800万销售额 , 当时的扩店计划是4家 , 还扩了一个团队做品牌升级 , 目标是2020年冲击1个亿的小目标 。 因为拓展很大 , 去年就一直在喊“活下去”这个口号 , 结果现在才是真的要努力“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