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 死亡教育,千万不要这么教,清明节


吴树@| 死亡教育,千万不要这么教,清明节
文章图片
这个假期 , 你的孩子问过关于死亡的话题吗?
刷朋友圈 , 看到有位宝妈说 , 带孩子去给离开了两年的爷爷扫墓 , 突然孩子问 , “爷爷呢”?
这位宝妈回答“爷爷在睡觉呢” 。
孩子又问“能不能让爷爷起来啊 , 我想跟他玩” 。
似乎跟孩子谈论死亡 , 一直是我们避讳的事 , 总觉得孩子还小 , 没必要知道 , 等他大一点自然会明白 。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 , 对于死亡 , 孩子早就已经接触了 。
像肺这次的炎疫情 , 每天的新闻、电视里都在播放“武汉”、“病毒”、“隔离”、“死亡” , 这些高频词 。
还有平时孩子看到的宠物离开、我们在墙角拍死的蟑螂、家里的绿植枯萎等等 , 这些跟死亡有关的场景 , 其实孩子早就已经看见了 。
孩子不问 , 不代表不好奇 。
实际上 , 每个孩子对于死亡都有着莫名的好奇 , 他们只是没有马上把疑问说出来 。
其实跟孩子谈死亡 , 不一定要等到他真正接触身边亲人死亡时 , 才跟他们说 。 到那时候 , 孩子可能更不容易接受 。
【吴树@| 死亡教育,千万不要这么教,清明节】提前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死亡 ,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不过告诉孩子死亡 , 也需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 , 过于直白 , 过于隐晦 , 都不行 。
毕竟 , 每个年龄段孩子对于死亡的理解和想象都不一样 。 像下面这些跟孩子解释死亡的话 , 就非常不合适:
“死亡就是睡着了”
什么叫睡着了呢?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理解 。
小一点的孩子:“哦 , 他是在睡觉 , 在休息 , 在做梦” 。
大一点的孩子 , 会联想了:“哦 , 睡着=死了” 。
试想下 , 孩子把睡着等同于死亡 , 那是多么恐怖的事 。
“死了就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哪里呢?
那里是怎样的?
那他们是怎么去的呢?
什么时候能回来?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 , 死了就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 孩子的脑袋里会冒出很多这样的疑问 。
对于语言表达力强的孩子 , 他可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 对于内向的孩子 , 不善言辞的孩子 , 这些问题会一直困扰他 。
“死了就是再也看不见了”
哇 , 这个回答也挺吓人的 。
那孩子可能会想 , 看不见=死了 。
这么跟孩子解释死亡 , 不但孩子理解不了 , 还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 担心妈妈走了 , 看不见了 , 就是死了 。
教育孩子 , 性和死亡是最难的话题 。 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解释 , 都将深深地影响他对于性和死亡的正确理解 。
可是死亡这件事 , 又不得不让孩子知道 , 那我们又要如何向孩子提起呢?
彭奕懿先生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这样说过:
“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 , 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 。
绘本故事 , 就是我们给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最好的素材 。
祝你生日快乐
吴树@| 死亡教育,千万不要这么教,清明节
文章图片
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关怀生命的动人故事:患癌症的小姐姐因为经常打针吃药 , 头发都掉光了 , 所以戴着一顶帽子 。 当风把她的帽子吹走的时候 , 小丁子骑着脚踏车来到她的身边 , 为她追回了帽子 。 他们一起做游戏、说故事 。
一天 , 小姐姐带来了“开心锁” , 他们把它挂在树上 , 约定在小姐姐生日那天一起许愿 , 并打开锁 。 可是小姐姐住院去了 , 没有如约来和小丁子过生日 。 但是小丁子还是用手指头做了一个心意“蛋糕” , 为她许了一个愿 。
这本绘本帮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 理解生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