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倚邦作为地名出现 , 最早在1714年的《元江府志》 , 其中记录了“迤邦”(即倚邦)和“普洱茶” 。
倚邦 , 在历史中一出场 , 就和普洱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
《元江府志》载:
“莽支山、格登山、悠乐山、迤邦山、蛮砖山、驾布山 , 六山在城西南九百里普洱界俱产普茶” 。
“普洱茶 , 出普洱山 , 性温味香 , 异于他产” 。
文献中明确了两点:(1)六大茶山产普茶;(2)普洱茶特点为“性温味香 , 异于他产” 。
再一次出现倚邦 , 是在1765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 , “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 。 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 50年后 , 倚邦终于成了普洱茶滋味的代表 。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普洱茶@普洱茶的成名地,一个不知道地名由来的茶山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文献资料中 , 多引用赵学敏的说法 , 是作为共名“茶山”或“六大茶山” , 突出“倚邦”和“蛮专”滋味比其他茶山滋味优越 。
读到此处 , 有一个疑问从内心生发出来:倚邦 , 为什么叫倚邦?倚邦这个地名背后 , 究竟隐含了哪些历史信息?我们又能从这些信息中 , 能发现哪些和普洱茶的历史线索?
为此 , 笔者将目前能找到的和倚邦相关的历史资料 , 辑录如下:
1、《滇系》 , (清)师范撰 , 1807年
异产
……普洱府茶 。 产攸乐、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山 。 而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山川
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 。 日攸乐 。 即今同知治所 。 其东北ニ百二十里日莽芝 。 二百六十里日革登 。 三百四十里日蛮砖 。 三百六十五里日倚邦 。 五百二十里日漫撒 。 山势连属 。 复岭层峦 。 皆多茶树 。 六茶山遗器……又莽芝有茶王树 。 较五山茶树独大 。 传为武侯遗种 。 夷民祀之 。
2、《普洱茶记》 , (清)阮福 , 1825年后
……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 。 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 , 纳地设普洱府 , 并设分防 。 思茅同知驻思茅 , 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 所谓普洱茶者 , 非普洱府界内所产 , 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 。 厅治有茶山六处 , 曰倚邦 , 曰架布 , 曰嶍崆 , 曰蛮砖 , 曰革登 , 曰易武 , 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3、《鸿泥杂志 卷二》 (清)雪渔 , 1826年
云南通省所用茶,俱来自普洱 。 普洱有六茶山,为攸乐、为革登、为倚邦、为莽枝、为蛮专、为曼酒 。 其中惟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
4、《贵州省和云南省》 , (英国)克拉克著 , 1885年 , (转引自《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
“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买卖 , 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 , 有茶叶贸易来往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葛伦堡和锡金……”
5、1900年云南展品报告(内容转引自《从大清到中茶——最真实的普洱茶(修订版)》 , 杨凯著)
……
茶叶种植出现在湄公河以东的倚邦和易武,以及该河西边的猛海和猛往地区 。 我们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不过可能在每年4万担左右,倚邦和易武产1万担,猛海和猛往3万担 。
倚邦和易武的茶叶种植完全依赖汉人 。 茶苗来自育种,植株非常小时,得成排地移植到山坡上,山坡已经提前除去了一切草木 。 土壤保持松软,不时地除草,不过,不需要为茶苗做别的什么 , 尽管10英尺、12英尺甚至15英尺的茶树颇为常见,但茶树平均仅能长到7英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