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山东曲阜是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二十四座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城市,之所以能与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古都并列,是因为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起源地 。作为孔子故里的孔府、孔庙、孔林等圣迹早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朝圣,只要您能在十分钟之内背出三十条论语,并将五条正确释义,就可以免费游览曲阜三孔景区,这个普及传统文化的做法广受好评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曲阜老城正门,仰圣门 。
伯禽建立鲁国,都城规模是现在旧城的七倍曲阜位于鲁中南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北、东、南三面环山,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山峦环抱,是山东境内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清代曲阜县境图,上南下北 。
早在商朝末年,曲阜境内就曾有一个奄国,是当时商王朝下辖的一个方国,史料中对这个国家的记录很少,古本《竹书纪年》中说,奄曾做过约四十年的商朝国都,南庚三年自庇(山东郓城)迁都于奄,盘庚初年自奄迁于亳(河南偃师) 。西周立国后不久,奄国联系周围的几个小国发动叛乱,周公率军平叛,奄国迅速被击垮 。东征胜利后,成王将奄国旧地封给周公,但周公要留在朝廷辅佐成王,所以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是为鲁国第一任国君 。鲁国自伯禽以下传三十四位国君,历时788年 。至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5年),鲁国被楚所灭,六年后鲁顷公去世,鲁国绝祀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曲阜老城 。
鲁国故城最早是伯禽建立的,后经过多次扩建,面积是在曲阜旧城的七倍 。这是因为早期的都城内要保留大量的耕地,居民们大都从事农业生产,不像后来的工商业城市 。据考古发掘,鲁国故城周长12公里,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三座,南面辟城门两座,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 。内城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 。鲁国始祖是周公,现在城北的周公庙就是鲁国太庙,是鲁国都城的中心,也是鲁国王宫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地标,现存建筑是北宋时期在原址上重建的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周公庙位于曾经的鲁国故城中心 。
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 。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 。曲阜鲁国故城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布局,“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这种规划体现了它所具有的礼制秩序,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实例,因而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曲阜城变迁图 。
圣人的诞生,祷于尼丘得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贵族,后来家族在宫廷争斗中失势,为避祸而举家迁到鲁国 。史记原文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有很多,唐代司马贞在索引中注释,叔梁纥与正妻生了九女,又纳妾生了一子,但有残疾 。于是六十六岁的叔梁纥在正妻反对下孤注一掷,与颜氏到尼丘山祈祷,野合生下了孔子 。这里的野合指没有遵守礼制,也就是说颜氏的身份既不是妻又不是妾,因而都得不到家族的接纳 。
春秋鲁国都城中的孔子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

文章插图
尼山书院 。
孔子名丘、字仲尼,得名于尼丘山,后来为了避讳圣人名讳,这座山就改名尼山,仲尼代表了是家里次子 。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都比较随意,后来孔子生了儿子,鲁昭公派人提了条鲤鱼来道喜,于是孔子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就是大鲤鱼的意思 。尼山位于曲阜东南六十里处,主峰海拔345米,山下保存有孔庙和尼山书院,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 。山后有个夫子洞,相传孔子生下来相貌丑陋,于是被父亲随手扔在洞里,后来被老虎和老鹰养大,俗称“凤生虎养鹰打扇” 。这个荒诞的传说甚至与人设相背离,其实后世对于孔子的描述大多是杜撰,越到后来越是离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