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 。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清国”,国主名张清安,也是皇清国的开国皇帝 。
张清安本是巴中县一农民,早年读过几年书,会写字,还会算命 。曾是一名公务员,时任巴中县平梁区卫协会副主任,后因宣传封建迷信被撤 。
1982年,深感老天不公的张清安与同乡廖桂堂结识,廖桂堂是工人出身,因贪污被开除公职 。两人际遇相似,因而心心相惜,相见恨晚,便烧黄纸结为异性兄弟 。
为求富贵,他们在当地大肆宣扬“神书”《五公经》,书中阐述农历七月初七将有大灾降临,唯有信奉“五公佛”才能幸免于难 。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展了信徒100多人 。
7月,张清安在众人的叩首中登基称帝,自称“中原皇清国”皇帝,封廖桂堂为副皇帝,原配夫人为皇后,同村两名女子为皇妃,早期从龙之人皆有官位封授 。张清安曾远望巴中县城的川剧团大楼,觉得十分气派,因而下旨将川剧团大楼立为皇帝牧守四方之行宫 。
皇朝的基本框架搭好了,张清安等人便开始积极开疆拓土 。
中原皇清国的国策大抵为“远交而近攻”,一方面为了谋求更多生存的土壤,也为了能早日入驻巴中川剧团,皇清国秘密图谋巴中县城 。另一方面为了壮大声势,张清安等人积极寻找盟友,但巴中地处四川腹地,消息闭塞 。张清安不知台湾的蒋委员长已经辞世七年,还下了一道圣旨,预册封其为威国王,引以为援 。
但此去台湾旅途遥远,资费甚巨,而且皇朝初立,经费实在是紧张,确实是无力支付 。皇帝张清安便想着通过县邮局将圣旨寄往台湾,这样既宣了旨,又不伤财,还借敌之渠道,一举三得,岂不美哉?幸而副皇帝廖桂堂还有几分见识,担心如此重要之圣旨通过县邮局寄送,太过危险,这圣旨便没能寄出 。
前面提到,中原皇清国的宣传教义是为避祸以求富贵 。但随着日期临近,灾祸却始终不显于世,信徒们也开始怀疑皇国,皇国基层群众开始动摇 。
眼见皇国有崩溃之危,张清安等人为了壮大国威,决定率领国中骨干亲征巴中县城 。
此战即国战,一战定乾坤 。
最终,赌上国运的皇清国毫无意外被巴中县公安局剿灭 。中原皇清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中县爆发了一次局部性的、小规模的国战,事件的主角名中原皇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