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药业:20年不改中药现代化初心 联合医药网

联合医药网(联合药业:20年不改变中药现代化的初心)
武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婷(本人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8日讯这是一家“不起眼”的企业 , 工厂和管理层简单低调 。
这又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的企业 。他们的文化哲学里有一句话:像凡尔纳一样 , 把幻想变成现实 。就是这个企业 , 20年来只走了一条中药现代化的道路 , 从未望其项背 。一种新药14年独占鳌头 , 惠及1200万患者 , 创造了行业奇迹 。
“最初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长 , 在学习和适应中不断成长 , 最终成为一棵大树 。”11月6日 , 武汉联合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亭在接受长江日报《民营经济新风貌》栏目组采访时 , 这样描述公司的发展战略 。
随着众多新药品种即将投入产业化并陆续上市 , 联合制药凡尔纳式的“幻想”终将照进现实 。
科技催生“生血”传奇
联合制药最初的种子萌发是在1998年 。那一年 , 公司创始人刘和他的合伙人买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小药厂 , 重组成立了联合制药 。面对初创期的种种压力 , 公司做出了重大选择:不再走低水平仿制、改变仿制药剂型的老路 , 而是走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研发和推广的创新之路 。
创业初期 , 他们重点关注了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现代中药开发项目——生血宁片 , 一种新的二类中药 , 并一直跟踪其研究进展 , 沟通合作意愿 。本项目采用现代分子修饰技术 , 从富含叶绿素的中草药中提取制备具有抗贫血作用的叶绿素铁钠盐 , 并以此为原料开发新药生血宁片 。但是 , 在国内自主研发一个二类以上新药 , 至少需要上千万元、10年以上的时间 , 还要经历药剂学、药理学、药效、临床研究的重重难关 , 时刻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
刘和他的伙伴没有退缩 。他们的真诚和坚韧深深打动了浙江省中医研究院 。双方携手合作 , 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攻关 , 历时7年 。产学研合作创新卓有成效 。中药研发史上之一个ⅳ期临床研究(共2001例)验证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 使生血宁片成为国内首个获准上市的中药新药ⅱ类药物 。
2004年 , “瑞克”生血宁片正式投产并投放市场 , 成功实现产业化 。为保证产品质量 , 联合制药率先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指纹图谱技术(可鉴别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和谱图)提升生血宁片的质量标准 , 使生血宁片成为首个以指纹图谱建立质量标准的中药口服制剂 。徐春婷解释说 , 指纹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均一性和质量可控性 。
n个“之一”迅速转化为营销优势 。“瑞克”生血宁片已上市十余年 。凭借其高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和独特的临床价值 , 市场销量一直快速增长 。目前单品年销售额已达2亿多元 , 为广大贫血患者带来福音 , 企业得以从小到大 , 从弱到强 。
有意思的是 , 在生血宁片上市的那一年 , 联合药业就开始筹划申请生血宁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 并在当时的人社部网站上查询了相关信息 。发现生血宁片已被审评专家推荐 , 并被国家医保管理部门主动纳入目录 。在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中 , 生血宁片与“神舟五号”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列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是当年唯一获得该级别奖项的中药产品 。
打造R&D和营销两大核心竞争优势
R&D和营销是医药企业的两大创新主题 , 也是联合制药的核心优势 。
徐春婷介绍 , 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联合制药的R&D战略是:以“两高一长”(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长生命周期)为指导原则 , 以产业化为目标 , 以天然植物药为重点的新药研发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 , 采取“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 , 做出特色 , 形成核心竞争力 。
采用协同创新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R&D资源和基础研究成果 , 减少R&D周期和风险 , 提高效率和效益 。配合《中药现代化纲要》等国家产业政策 , 生血宁片在研发的不同阶段获得了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00万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