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锯的故事 黄道婆的故事( 三 )


我不止一次努力去解开灯笼上的谜语 。我相信有一天 , 我能看穿灯谜的答案 , 带领更多的人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
猜灯谜是很多人玩的游戏 , 但大多数人都尝过 。而这篇文章的小作者 , 不仅在谜语中感受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 更从猜谜的过程中体会到 , 做人要“不刻意攀高 , 发现自己的优点 , 做简单的白光 , 做真实的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所以 , 文末说“我们要传承这种文化”是因为我们哀叹这种艺术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 也就顺理成章了 。
就这样 , 种下了一颗种子 。
谁也看不出 , 我这个一年四季短发休闲衬衫牛仔裤球鞋的所谓摩登女孩 , 内心深处还埋藏着一颗怀旧的种子 。
很小的时候 , 和父母一起去会展中心看一个不知名的展览 。当我走进一个奇形怪状的纺织服装展厅时 , 映入我眼帘的不是五颜六色的花布衣 , 而是一件中国乡村特有的用土布制成的带有靛蓝上白色图案的长旗袍 。那份优雅 , 那份美丽 , 那份端庄 , 那份质朴 , 直到今天 , 印象还是那么鲜明 。以后对蓝底白花的面料特别敏感 , 很喜欢 。从百蝶到碎花 , 从吉祥图案到不知名的图案 , 都吸引我驻足凝视 , 而且线条越粗糙 , 图案越简单越好 。
讽刺的是 , 这样的爱好从来没有被接受过 , 从对蓝布的青睐蔓延到了蜡染和扎染 。每次出差回来 , 都要带回很多无名的“破烂”片子 。爸爸笑我被原始人蛊惑了 。
自从上海博物馆开馆以来 , 我充分享受了中学生门票的优惠 , 我也经常走进那个天堂般地方的艺术殿堂 , 感受五千年的文明 。其中 , 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陶瓷陈列室 , 而陈列室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宋代的作品——一个满身开裂的瓷瓶 。这样一件破烂的东西有一种说不出的古拙纯朴的味道 。看了四五遍 , 还是叫宋代破瓶 。有一次 , 我很认真地向母亲介绍 , 在尚波有一个宋代的碎瓷瓶 。虽然它被打破了 , 但它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古雅之美 。在旁边听着的爸爸忍不住笑了:“小傻瓜 , 这不是破瓷瓶 , 是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瓷 。特点是全身开裂 , 不是烂瓶 。”从此 , 哥窑瓷这个名词 , 连同它那开裂破烂的外表 , 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
最近我家要搬新房子了 , 我妈给我家买了个玻璃柜 。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些文化气息 , 我邀请了几个同学去逛工艺品店 , 看看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摆设 。我去了古董店 , 参观了古老的城隍庙 。有很多东西 , 但我几乎什么也没看见 。结果 , 我在一家不起眼的陶瓷店里找到了宝藏 。我真的很喜欢那只五彩斑斓的陶罐:赭色的花纹 , 简单而稚嫩的线条 , 象形而夸张的鱼兽 , 尤其是它圆而不圆的造型 , 表现了陶罐的笨拙和质朴 。脱脱有点像仰韶、龙山和大汶口 。不大 , 但是价格不小 。当我高高兴兴付钱的时候 , 旁边的同学说我“疯了” , 想拿这个桶去乞讨 。“我不管 , 反正我喜欢 。这就是古典主义的魅力 , 你们这些现代人 。”
就像一只好的猎狗对所有的猎物都很敏感一样 , 我也有一种对所有有价值的古典文物都有意识识别的直觉 , 我不知道这种直觉是从哪里来的 ,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总之 , 就这样 , 这样一颗古典诱惑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心里 。
[观点]
这篇文章以丰富独特的内容、深刻的写作技巧和完整严谨的结构取胜 。
开头简洁 , 充满诱惑 。现代女孩 , 却有“怀旧情结”?看似一对矛盾 , 却足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文章正文由蓝布、哥窑瓷器和彩陶罐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的构思不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步(按时间顺序) , 而且随着内容的深入而进步(按逻辑顺序) 。先写一个爱美的小女孩对面料的敏感;然后是一个中学生对博物馆展品的热爱;最后 , 想给自己的小窝找喜欢的摆设 。这三项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 , 过渡自然无缝 , 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