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存50元 每天存50


每人每天存50元 每天存50

文章插图
文 | 米格
疫情之后,人们预料中的报复性消费似乎并没有到来,全球反而爆发了一次“报复性存款潮” 。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了4000亿元 。
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存款50元 。
而低收入家庭的存款意愿更为强烈 。
不止中国,这次的报复性存款潮席卷了全球 。
欧美各国的居民存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
同时,信贷规模开始下降 。一家城商行的信贷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信贷规模收缩了30% 。
曾经的月光族和信贷大军,都纷纷成为存款用户 。
存款增加,信贷减少,这将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存款潮“拥有多少存款,才能心不慌?”
如今,在微博上存在大量与“存款”相关的话题,其阅读量已上升至数亿次 。
人们正陷入灾难后巨大的应激反应中 。
“存钱!”
在北京工作的桃熙,最近换了一个红色手机壳,手机壳的背面就是这两个大字,以及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
桃熙原本是一名月光族,也是花呗、白条的忠实用户,她还有7张信用卡,“基本每月要超前消费2万多” 。
疫情之后,她失去了工作,信贷产品全面逾期 。
她不得不求家人帮她还清贷款,并节衣缩食,每天自己做饭,不敢再点奶茶 。
这种拮据的生活,是属于她的灾难记忆 。
5月中旬,她终于找到了工作 。
6月的工资发下来之后,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存钱 。
巨大的不安全感笼罩着她,“疫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原来我根本经不起一点风险” 。
而要抗击风险,最强大的救生筏,就是现金流 。


每人每天存50元 每天存50

文章插图
一家刚解散的线下教育机构的老板偷偷透露:“最后几个月,我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不是没有钱,是我把钱存起来了,这是未来翻身的唯一筹码 。”
不给员工发工资,也要存钱 。
而餐馆老板陈业说,他的餐厅离倒闭,一度只差一周的时间 。
“当时账上的钱,只够发一周的员工工资 。”
最后疫情得到控制,他的餐厅慢慢恢复,但他再无任何扩张的野心,“所有的钱,都存起来” 。
离倒闭一步之遥,这是属于小微企业主的灾难记忆 。
在巨大的灾难之后,群体都会出现应激反应 。
这次疫情之后,人们平复恐惧、降低不安全感的一大反应,就是存钱 。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了4000亿元 。
这意味着,在第一季度的91天里,平均每天有700亿以上的存款涌向银行,平均每人每天存款50元 。
清华大学教授韩秀云表示,存款潮中,邮储银行的存款增速最快 。
邮储银行主要面向乡镇农村储户,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存款的意愿最强烈 。
还有不少银行在鼓励存款 。
一些银行开始搞起了“存款团购” 。
所谓存款团购,就是大家一起拼团存款,人越多,钱越多,享受的存款利率越高 。
譬如,在东莞银行的“拼”定存活动中,当拼团人数不足5人时,3年期的年利率为3.85%;达到5人,3年期的年利率就变成了4.125% 。
甘肃银行也打出“拼的多,赢的多,利率上浮高达50%”的广告 。


每人每天存50元 每天存50

文章插图
这样疯狂的拼团活动,让存款潮变得更加汹涌 。
想存钱的用户呼朋唤友,成为了银行的推销员 。
媒体报道称,凭借存款团购营销手段,亿联银行2019年存款余额达到250.58亿元,较2018年大增189% 。
焦虑之下的存款潮,并不仅仅在中国出现,而是在全球其他国家蔓延 。
彭博社数据显示,今年3月和4月,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家庭存款增长了1000亿欧元,是过去10年平均增速的3倍 。
“我家每个月收入约3000英镑,以前每个月存300英镑就不错了,现在能存600-700英镑 。”一位定居英国的中国人表示,她和丈夫减少了旅行次数,也不进馆子了,开支省了很多 。
甚至在“经济霸主”美国,储蓄率也在狂飙 。
美联储数据显示,4月,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攀升至32.2% 。
而在2020年前,这一数字从未超过17.3% 。
02 信贷收缩一家银行的吸储部门发现,很多最近出现的新增存款用户,都是曾经的信贷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