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故事:现实版“谢耳朵”,物理学家泡利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给大家分享的人物科普是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他是被玻恩(1954年因提出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称赞为可以跟爱因斯坦比肩的人,今天就来看看他的故事 。
生平、成就:
沃尔夫冈·泡利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物理学家 。
1900年4月25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位医学博士的家庭里,从童年时代就受到科学的熏陶,在中学时就自修物理学 。
泡利的主要成就是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方面,特别是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建立和β衰变中的中微子假说等,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泡利的生平、成就这里我们就不赘述了,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主要给大家讲讲这位现实版“谢耳朵”的逸闻趣事,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位物理学家鲜活有趣的部分 。
为什么极客小编说泡利是现实版的“谢耳朵”呢?
泡利以严谨博学而著称,也以尖刻和爱挑刺而闻名 。他是完全的极端完美主义,在物理学这方面是完全容不下一粒砂子的,再加上其对物理学的造诣和超凡的洞察力,几乎没什么错误能逃得过他的眼睛,不管你名望有多大都会毫不留情的批评 。
一次,泡利想去某地,但不知该怎么走,一位同事告诉了他 。后来那位同事问他找到没有,他说:“不谈物理学的时候,你的思路应该说是清楚的 。”
在泡利身边能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此人们幽默地称此为泡利的“第二个不相容原理” 。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在大多数的学术发表会上,泡利总是喜欢坐在第一排,认真的听着台上的学者做陈述的同时摇晃着身体,假如他身体的振幅变大的话,下一步就可能要提出比较细致刁钻的问题了,此时台上的人可就要小心了 。
据说泡利在哥根廷玻恩的研究所期间,跟玻恩讨论问题时经常会发生下面这种情况:
泡利大声喊叫:“别说话,住口,别再犯傻”
玻恩很温和地说:“但是,泡利你听我说......”
泡利立即顶回去:“不,我一个字也不想听!”
而且泡利的挑剔从来不会因为对方是谁而有任何改变,即使是自己唯一的偶像——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
据传闻,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当爱因斯坦演讲完后,
泡利站起来大大咧咧地说:“我觉得爱因斯坦并不完全是愚蠢的 。”
以致于后来每次爱因斯坦上台之前都会偷偷扫过座位,看看那位嘴上不饶人的泡利是否在场,好做心理准备 。
最后补充一点,泡利虽然为人刻薄,语言尖锐,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同时代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地位 。在那个天才辈出,群雄并起的物理学史上最辉煌的年代,英年早逝的泡利仍然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几颗巨星之一,以致在他死后很久,当物理学界又有新的进展时,人们还常常想起他:“不知道如果泡利还活着的话,对此又有什么高见 。”
泡利还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特异功能”——泡利与实验(泡利效应)
科学家和实验室应该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泡利来说,就不那么乐观了 。泡利在实验方面不单看起来毫无天赋,而且还与实验室相克,无论哪一个实验室,只要泡利一接近,总是会发生不好的事情,不是实验出现稀奇古怪的毛病,就是实验仪器的损坏,甚至有时候还会发生爆炸,和泡利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戏谑地称之为“泡利效应” 。
有次,实验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k-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ranck-Hertz实验中的那位弗兰克)位于哥廷根大学的实验室仪器突然失灵 。于是弗兰克写信给泡利,很欣慰地告诉他说你总算无辜了一回 。后来过了不久,泡利回信很诚实地“自首”说自己虽不在第一现场,但事发当时自己乘坐的从苏黎世到哥本哈根的火车却恰好在哥廷根的站台上停留了一会儿!据说弗兰克在总结这次实验失败的原因时,一本正经地在其中加了一个备注——‘泡利经过此地’ 。
随着这类“泡利事件”累积,人们对泡利现象感到越来越离奇,后来发展到只要泡利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因害怕泡利效应而手忙脚乱,导致发生了更多的“泡利事件”,这显而易见的巧合和以讹传讹的趣闻,完全一破之前科学家严谨刻板的形象 。让人看到了物理学家们也是同样具有幽默天分的 。
其实科学家们类似的趣闻故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找来看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