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是什么菜系的菜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

东坡肉在哪里(东坡肉是什么菜系)?
东坡肉属于浙菜 , 是中国的名菜之一 。其成品皮薄肉嫩 , 色泽红亮 , 口感醇厚多汁 , 酥而不碎 , 香而不腻 。东坡肉选料很讲究 。要选择带皮的猪肉作为主要原料 , 猪肉要肥瘦相间 。它在水中煮沸 , 然后切成方块 。其特点是以绍兴黄酒为主要炖料 , 长时间小火慢炖 , 味道正宗 。
传说这道菜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发明的 。除了酒肉同煮产生的令人难忘的独特风味外 , 还体现了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巡抚时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风范 。

苏东坡《猪肉颂》说:“洗锅洁 , 水少 , 柴灶烟不起;不要在他熟悉自己的时候催他;等他熟了就好看了 。黄州好猪肉贱如粪土 , 贵的不肯吃 , 穷的不懂怎么煮;早上起来打两碗 , 就吃饱了也不在乎了 。”从《猪肉颂》可以知道 , 至少在苏东坡的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 猪被大量养殖 , 质量好 , 价格低 , 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至于为什么「贵的人不肯吃」?受北宋上层游牧文化的影响 , 他们认为羊肉是贵族食品 , 东坡肉有肥有瘦 。穷人喜欢吃的原因是肥肉代表能量摄入大 , 符合工薪阶层的生理需求 。
其实这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 。虽然苏东坡吃猪肉的形象在宋代广为人知 , 但宋代所有关于苏轼煮猪肉的文献记载 , 只有《东坡续书》中收录的《猪肉颂》 。所以真正的东坡肉和苏东坡没有关系 , 只是苏东坡当时发明了一种做猪肉的 。宋人不以东坡肉命名 。
“东坡肉”诞生于宋代 , 真正流行于明清时期 , 成为当时文人与官场交往不可或缺的美味或礼品 。
苏东坡去世500年后的明神宗万历年间 , “东坡肉”出现在史书中 。

明代中期以后 , 出现了以人名命名事物的社会风气——“以人名命名事物” 。据《万历野集》记载:古之用物者 , 犹其人 , ...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苏丽珂子瞻和秦桧 。如胡床上有背者 , 名东坡椅;如果不切肉 , 就叫东坡肉 。四面有角的叫东坡巾 。但当时出现了东坡椅、东坡肉、东坡巾等一些器物 。
明代士大夫对苏东坡推崇备至 , 出版了大量的苏东坡文集、诗词、全集或选集 , 可谓前空 。之一个原因是当时苏东坡的论政文是准备科举考试的范文 , 促成了苏东坡文选的流行 。其次 , 明末“公安派”和“竟陵派”致力于推广“独立抒怀 , 不拘一格”的文风 , 与苏东坡的文风不谋而合 , 所以苏东坡的地位很快得到提升 。
在清代 , 对苏东坡的崇拜是无以复加的 。每年腊月十九 , 在江南举行“守素会” 。名人及其追随者和学生在家中受到款待 , 他们在饮酒和作诗的同时 , 享用了献给苏东坡的东坡肉 。因此 , “东坡肉”在崇苏的文化氛围中 , 成为了知识分子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 也成为了馈赠友人的佳品 。

但有些士大夫认为吃东坡肉就等同于吃苏轼的肉 , 这是极其不雅的 。比如李渔感叹 , “哎!东坡有什么罪 , 割他的肉来满足古往今来人们的胃口?更糟糕的是 , 名人做不到”;王夫之更是批评道:“连割巾割肉 , 东坡巾东坡肉 , 争缝人之长 , 辱人之贱 , 极是极端 。”
虽然他们并不认同东坡肉这种以民为名的食品 , 但在社会上仍然被视为与梅公糕、小美人点心一样的东西 。
民国时期 , “李鸿章杂碎”、“诸葛菜”(水煮萝卜)、“东坡肉”被列为中国三大名菜 。
【东坡肉是什么菜系的菜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产于浙江杭州的“东坡肉” , 在苏州故里益州路梅州(今四川省梅州市)和流放儋州(今海南省)有十余种东坡肉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东坡肉”也成了招牌菜 , 苏轼造西湖的品牌故事也被刻意附加和发明出来吸引食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