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沃尔沃站在了新的起点,中国力量赋能( 三 )
“曾经 , 我的工作是收购 , 这项工作属于第三方 , 其实没有深度参与到企业的运营 。 当我来到哥德堡以后 , 我的角色转变为这家企业的员工 , 而且这家公司又是我亲手参与收购的 , 这种感觉很奇妙 。 ”在吉利完成收购初期的那段各方关系都很微妙的时间里 , 袁小林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智慧 。
这时的袁小林就像是一个文化中枢 , 他带来东方对沃尔沃未来战略的构想 , 也传达回来自西方的理解和建议 , 东西方的理念在他这里交汇 , 然后协调一致地贯彻下去 。
十年豪赌 , 一场双赢
十年后的今天 , 李书福的药方被证明了是良方 , 当初的质疑也被一一打破 , “蛇吞象”的两位主角 , 实现了双赢 。
文章图片
S90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比利时根特
沃尔沃独树一帜的设计与领先的研发实力 , 在“放虎归山”的自由空间下迅速得到复兴 。 2011年 , 在宣布将要建立亚太研发中心的同时 , 沃尔沃汽车还在中国布局了两座整车厂和一座发动机厂 。 仅仅几年后 , 第三座整车制造基地也落成投产 。 如今 , 由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和成都工厂生产的车型 , 已被销往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 其中不乏“中国制造”的豪华汽车产品首次登陆的区域市场 。
作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将产品出口至欧美成熟市场的豪华汽车品牌 , 中国制造的沃尔沃的品质得到了全球消费者认可 。 这一方面体现了沃尔沃一直强调的“中国制造 , 全球品质” , 同时也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生产和出口的新局面 。
文章图片
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新车雨淋测试
沃尔沃和吉利作为兄弟企业围绕研发、采购、制造等领域展开交流合作 , 共同研发了CMA基础模块架构 , 还于2017年成立了技术合资公司 。。
“自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 , 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交流合作 , 取得了丰硕成果 , 实现了技术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 , 为双方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也成为了行业协同发展的典范 。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说 。
十年间 , 吉利控股在研发上的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 , 在全球建有五大研发中心和造型设计中心 , 旗下共有2万名研发设计人员 , 除了吉利品牌外 , 还培育出领克、几何品牌 , 这一切可以说沃尔沃的反哺功不可没 。
双方协同效应带来的好处 ,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销量和利润 。
从2010年至2019年 , 吉利汽车销量从41.5万辆增加至136.1万辆 , 十年增长228% , 连续3年突破百万辆规模;净利润从2009年12.5亿元 , 上升到2018年125.5亿元 , 基本实现了10年翻10倍的战绩 。
沃尔沃同样如此 。 尽管当前全球车市难言景气 , 2019年 , 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仍然创下新高 , 共售出70.5万辆 , 较去年同期增长9.8% , 较2010年实现销量翻番 。 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 , 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 , 连续第六年打破自身纪录 。
“吉利收购沃尔沃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第一说明中国企业家具有的国际视野 , 战略与胆识;第二 , 并购十年后沃尔沃发展越来越好 , 说明中国公司的管理能力 , 可以经营好一个国际品牌;吉利和沃尔沃的融合发展势头很好 , 说明这种并购的价值 , 它是双赢的一件大事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如此评价 。
从北欧到全球
当前 , 全球汽车产业正发生巨变 , 汽车合资企业的使命早就完成 , 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 , 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主旋律 。 自主品牌集体崛起 , 从被打压到对峙 , 再由拉锯到逆转已然变得清晰 。
- 时代财经:2.0T 车型回归,广汽本田新冠道 22 万起,“国六”
- #证券市场周刊#普利特“逆行”并购
- 野马财经:市场萎缩应收占比高,驰田汽车IPO能否一路顺风?,三辆东风起家
-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财经|华晨宝马沈阳铁西新工厂1日正式开工建设
- 【爱车集结号】获18个国家点赞,李书福又火了!新车标比帕拉梅拉还气派
- 「卡友小艺」大家来谈一谈,新能源汽车电机
- 「时讯财经」比亚迪“黑科技”再度亮相,“刀片电池”令人瞩目
- [花朵财经]但世界依然期待电池材料级质变,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
- 「久期财经」B1”企业家族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穆迪:确认广汇汽车“
- 『智通财经』长城汽车(02333)年度股东应占净利降13.64%至44.97亿元,推出更多全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