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宋代疆域较唐朝缩小,对麻布生产有什么影响

导语:唐代有明确记载产麻布的州府明显比宋代多,麻布在宋代赋税收入中的地位也较唐代下降,这主要是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所致,不能因此而认为宋代麻布生产出现萎缩。宋代的人口较唐时有了明显增加,并且麻布依然是普罗大众衣物的主要材料,因此宋代的麻布生产总量应该高于唐代
唐宋麻布的集中产区有所变化,唐代除河南、河北道的全部及关内、淮南道的小部分州府外,其余均以布为调,而宋代京东东、河北、河东、荆湖南、广南西和成都府路则为官府提供了较多的布,但质量较高的麻布均集中出产于江淮流域。麻布的这种分布特点与麻纺织技术、自然环境、生产目的有很大关系。
从原料使用来看,唐宋时期纺织业主要有麻、丝、毛、棉纺织。棉纺织在唐宋时期初露端倪,毛纺织则因畜牧业不发达而在纺织业中一直居于非主流地位,真正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不可或缺作用的是丝和麻纺织。和丝织相比,麻纺织的成本低得多,普通民众大多只穿得起麻衣,因此麻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亚于丝织,但在相关研究中受到的关注却远不如丝织。
一、唐宋有麻纺织分布的州府
麻纺织在中国历史上起源很早,涉及到的麻的种类也很多,唐宋时期主要有大麻、苎麻、黄麻、葛、蕉麻、苘麻等。不同种类的麻各有适宜自己生长的地域,这些地域常常有交叉,以至于在唐宋的疆域内,几乎没有不种植麻的州郡。
 『宋代』宋代疆域较唐朝缩小,对麻布生产有什么影响
文章图片
苎麻
1、唐代麻纺织分布情况
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全国共有州、府315,其中全部以布为调的州府,关内有18,河东18,山南26,陇右21,淮南10,江南51,剑南1,岭南70,共215。部分以布为调者,淮南1,剑南32,山南7,共40。不以布为调者,关内4,河南28,河北25,淮南3,共60。另外河东蒲州调襺,不知为何物。
但是,不以布为调的州府,并不代表不产布。据《唐六典》记载,以布为贡的州府共69地:关内道2,出产胜、银州女稽布。河南道4,出产齐州丝葛,泗州赀布,密州布,海州楚布。河东道2,隰、石州胡女布。河北道1,邢州丝布。山南道14,邓、利、果州丝布,复、郢、开州白纻,归州纻、麻布,洋州白交梭,涪州连头獠布,渝、峡、随州葛,巴州兰干布,房州纻等。
 『宋代』宋代疆域较唐朝缩小,对麻布生产有什么影响
文章图片
唐朝行政区划
总之,唐开元时期未发现产布记载的州府只有关内道的华州,河南道的河南府、汝、郑、汴、蔡、许、豫、颍、陈、亳、宋、曹、滑、濮、郓、济、淄、兖、沂、青州,河北道的怀、卫、相、洺、赵、恒、定、易、幽、莫、瀛、深、冀、贝、魏、博、德、沧、棣、妫、檀、营、平、安东州,共45地。
2、宋代布产地变化
宋朝疆域较唐朝缩小,赋税制度和唐前期相比也有了较大变化,据统计,元丰间全国州共297处,产布者共132地,占全国总数的44%。
表面看,和唐代相比,宋代布产地似乎有所萎缩,但实际上很难说。唐代布产地和宋代布产地均是文献明确记载产布者,所代表的都只是唐代和宋代布产地的一部分,实际的布产地只会比记载的多。相比较而言,由于赋税制度的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原因,宋代布产地与实际情况相差更大。
 『宋代』宋代疆域较唐朝缩小,对麻布生产有什么影响
文章图片
北宋行政区划
比如大中祥符六年七月,"三司言河北积布甚多,请令京东西、河东北夏秋税并纳本色粮斛,罢折纳布,或须衣布,则于河北辇致之。向敏中言河东止产布,倘官弗纳,恐民间难于贸易,望令仍旧,余路则依所奏"京东、京西、河东、河北夏秋税无法停止民众以布纳税,否则会影响民间的正常流通,说明布的生产具有普遍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从赋税看产布的集中程度
1、布在唐代庸调征收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