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让比尔盖茨先生点赞的两位医生丁香园


#结核病#让比尔盖茨先生点赞的两位医生丁香园
本文插图
马玙和王撷秀两位医生 , 为中国结核病防控事业奉献了一生 。 她们的故事深深激励了我 , 希望你们也能有所收获 。
——比尔·盖茨
结核病 , 英文简称 TB , 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 , 每年导致约 150 万人死亡 , 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 。 由于缺乏有效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 且感染后病人需要经历长达六个月的治疗 , 控制结核病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再加上耐药结核菌的威胁日益加剧 , 很容易让我们对根除结核病的进展丧失信心 。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 , 我对中国的结核病防控依然满怀希望 。 中国在结核病防控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 并且提前五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结核病防控目标 , 将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 60% 和 80% 。
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对结核病防治的创新与投入 。 医生和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了固定剂量复合剂 , 把服药量从 13 粒降到了 3 粒 。 新型诊断工具的使用把耐药结核病(MDR-TB)的诊断时间从两个月缩短到了两小时 。
2009 年至今 , 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 , 探索并试点了结核病防控的创新模式 , 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法 , 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中盖项目创建的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 , 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应对耐多药结核病挑战的全球典范 , 并在浙江、吉林和宁夏三省得到了推广 , 服务 9000 万人口 。 盖茨基金会正在和中国政府探讨如何进一步向全国推广结核病综合防控模式 。
梅琳达和我很荣幸能通过基金会的工作与伙伴们携手致力于遏制结核病在中国的发展 。 今天我想分享两位中国医生为结核病防控事业奋斗终身的故事 。 她们的故事深深激励了我 , 我希望你们也能因此受益 。
【#结核病#让比尔盖茨先生点赞的两位医生丁香园】
#结核病#让比尔盖茨先生点赞的两位医生丁香园
本文插图
马玙:治愈患者 , 就是对结核病最好的防控
如果你见过马玙 , 就会明白 , 她就是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都希望遇到的医生 。 她耐心、一丝不苟 , 对病人尽心尽力 。 她在医疗领域工作了 64 年 , 一直奋战在抗击结核病的一线 。
1955 年 , 刚大学毕业的马玙加入了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今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当时 , 结核病在中国仍然非常猖獗 。 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 , 结核病常与死神相伴 , 民间也有一句传言:「十痨九死」 。 那时令马玙最痛苦的 , 就是面对无法治愈的病人 。
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只有三种: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 。 治疗一个病人需要耗时一年 , 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非常严重 。 很多人因为无法坚持治疗而死亡 。 后来 , 随着利福平等药物的引入 , 马玙才振奋起来 , 患者的治疗周期终于能缩短到 6 个月了 ,治愈率也提升到了 90% 以上 。
#结核病#让比尔盖茨先生点赞的两位医生丁香园
本文插图
结核病医生面临的工作十分危险 。 由于长期和病人打交道 , 马玙也患上过结核病 。 患病期间 , 她愈发体会到患者经历的痛苦 , 也愈加坚定了她与结核病战斗到底的决心 。
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个像马玙这样把一生奉献给了结核病诊治的人 , 中国的结核病传播成功得到了遏制 。
当被问及从医 60 多年的体会 , 马玙强调 , 创新很重要 。 没有好的诊断工具和药物 , 医生在面对垂死的病人时是无能为力的 。 她还表示 , 合作也极为重要 , 单靠医生不能战胜结核病 , 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
王撷秀:根植于公共卫生 , 致力于根除结核病
王撷秀是众多与临床医生并肩作战的公共卫生专家之一 。 20 世纪 70 年代 , 她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家结核病医院工作 。 当她了解到 , 当时的中国 , 每年仍有大约 30 万人死于结核病时 , 王撷秀决心找出这种可怕疾病背后的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