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导《美国女孩》入围金马奖 , 阮凤仪获得第58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 她在台上哽咽 , 「这三年 , 我们没有一天不想《美国女孩》 , 没有一天不是奉献给电影 。」将生命中难熬的日子化作电影 , 回想反移民的经历 , 她以泰戈尔诗集中的一句说回应:「最远的路 , 就是最近的路」 , 曾让她阵痛的日子 , 最终也使她贴近自己 。
《美国女孩》以2003年的宝岛为时空背景 , 讲述女主角芳仪因母亲罹癌 , 无预警地必须拔起从小在美国生长的根 , 回到文化、环境、身份认同都带给她巨大冲击的宝岛 , 无法适应的愤怒与无助 , 生出火苗 , 在芳仪与母亲间闷烧 。
彼时宝岛不是芳仪的家 , 她心中有块象征自由的奥勒冈原野 , 驰骋白马于旷野奔跑 , 那瞬间世界仿佛静止 , 脱了当下 , 其他不再重要 。《美国女孩》中以白马作为芳仪对家乡的念想 , 对自由的渴望 , 当芳仪最终值得达马场 , 找到那匹白马 , 套不上的缰绳与她眼中的泪水揭示——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美国女孩》故事原型来自导演阮凤仪的生命经历 , 她直言 , 拍下这个故事某种程度像在记忆中改写过去 , 目的是为了前进 。
文章插图
你知道妈妈很爱你吗?思索第一部长片主题时 , 阮凤仪尝试过很多题材 , 但总是写着、放着又觉得没意思 , 直到她开始写自己的家庭故事 , 发现可以一直写下去 。
「和解是很多人用的字 , 但我会觉得 , 真正的和解是与自己和解 。」以为已经放下的过去 , 在阮凤仪结束美国求学 , 搬回新店重新与妈妈同住时 , 看似死透的灰烬又燃起火苗 , 「一起吵起来 , 就觉得 , 哇!根本还没有和解吧!心里的怒火涌上来 , 觉得我还没有真正放下 。头脑说要放下 , 但我们的心能不能真的跑到那里?有没有欺骗自己?」
【专访《美国女孩》导演阮凤仪:不要害怕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如何放下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母亲在想什么?我的愤怒从何而来?带着疑问 , 阮凤仪踏上创作《美国女孩》的路 , 「作为编剧去回顾当时 , 为了把每个角色都写得立体 , 需要很多的换位思考 , 不能为任何角色找借口 。如果我是写自传体的小说 , 可能就没有人挑战我 , 放在电影里 , 演员要去做这件事 , 他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 他要得到他要的答案 。那我也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文章插图
于是阮凤仪开始与父母聊起那段移民回宝岛的故事 , 访谈父母的家人、朋友 , 甚至拉着母亲一起心理咨询 。情绪与困惑 , 因对话开始流动 , 「你如果了解一个人的原生家庭 , 就会比较能接受他为什么会这样子 。我妈妈的血亲都不在宝岛 , 我外公外婆在我出生前就过世 , 我对母亲的原生家庭很陌生 , 她像个真空的角色 , 就觉得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有这些习惯?这很不合理 。直到遇到妈妈的妹妹 , 他们做了一样的事 , 你就会觉得 , 原来如此!」
「我学到很重要的事 , 保持一种中性 , 就是不要去评断 。有些观众会说 , 这一家人感觉好尖锐 , 但我在写这些东西不是带着尖锐去写 , 我希望保持一种中性 , 就是 , 他曾经对我说过这句话 , 我也曾做过这件事 , 我不会去想 , 这是好还是坏 。如果在剧本阶段就评价这个角色的话 , 我就剥夺了观众去感受角色的机会 。」
时间给了阮凤仪一个远观的视角 , 让她能以创作者、第三者的角度去思索角色说这句话、做这件事的背后动机 , 试图理解角色的过程 , 也让她更贴近彼时的自己与家人 。
真正的和解是与自己和解 。
- 韩国限制级电影,女主曾演《色即是空》成名
- 雪中悍刀行十大高手战力排名
- 最新四年级数学日记《奇妙的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爸爸的魔法》
- 【游戏迷】《天涯明月刀》玩家入坑《逆水寒》后超高存留率,玩家:人气更高
- 【游戏世界】《老头环》首周销量创历史!自《大镖客2》以来最好卖!
- 【历史故事】《陈情令》射日之征魏无羡昏迷醒来后,为何有些害怕见到蓝湛?
- 【爱历史】《不良人》中的袁天罡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做过不良帅?
- 《空军雷达站》
- 《爸爸推销的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