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谈单亲家庭创伤:童年情感受创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创伤,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可以是一生,疗愈自己的内心也许不用透过外力,靠自己也可以逐步找回在爱里的信心 。
剥夺与被剥夺的恶性循环童年的心理创伤,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关爱情感的剥夺,会造成人们日后的种种身心、情绪、性格问题,这多少是种社会共识 。然而,人们未必能理解、甚至疑惑这些创伤效应是如何关连起来的,其中一种就是:小时候被情感剥夺,长大后剥夺自己的下一代 。
儿童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长期研究创伤是如何在家庭内传递的问题 当他们日后结婚生子,他们就会重覆父母的所作所为,把创伤传递,却在意识中以为「都是为了你好」 。
如此,我们可以说,在童年受到情感剥夺的小孩,会以一种自己应得不幸、该被恶待的潜意识信念延续下去 。
有多少堕落,背后就有多少童年剥夺美国精神分析师艾丽卡.弗里曼(Erika Freeman)曾治疗过一位男性个案 这位个案宣称「所有要去咨询(原:分析治疗)的人都是堕落的(depraved)」
艾丽卡:「为什么这样说呢?」
个案:「因为他们就是堕落的!这十分令人悲伤……」
艾丽卡:「当你说『堕落』时,意思是什么?」
个案:「堕落,是指你永远都得不到你想要的,在小时候你总是挨饿,你的父母不疼爱你!」
艾丽卡:「你知道『堕落』怎样拼吗?」
个案:「depraved 。」
艾丽卡:「那你对剥夺(deprived)这个字,会联想到什么?」
个案:「剥夺?罪恶的、丑陋的 。」
──事实上,他正在定义的是「堕落」,这里出现一个字词意义的混淆 。因此,艾丽卡决定问他:「其实你知不知道哪个词对应哪个意思吗?」,而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我不知道 。」
接下来的交谈,个案谈到自己在小时候因着长期被剥夺掉爱,所以认定了自己是坏透的、邪恶的、可恶的小孩,应得(deserved)所有父母施加的惩罚,从而感到自己是堕落的 。
这个可悲的结果是,个案长大以后认定所有有需要(needs)且当这些需要没有被满足(即被剥夺,deprived)的人类,都是堕落的(depraved),因为他正是如此定义自己的:「受剥夺,都是因为我们应得这堕落 。」
「我不值得幸福,我只应得不幸」的潜意识信念

若我们想用中文去表达与理解,这股「堕落」我会翻译做「我不值得」 。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作说明(当然内容已经过修改):
一位女士跟男朋友交往两年多以来都十分顺利,关系中的争吵都能以有效的沟通解决,二人都认为彼此十分适合成为终生伴侣 。然而,就在此迎接幸福来临之际,女士连续许多个晚上都做着种种恶梦,主题是她不断被长辈们惩罚 。她心里又泛起不祥的预感,认为二人要是结婚,很快便会离婚作收,这些没有现实根据的担忧让她精神不振,前来找我咨询 。
听毕,我反应这些恶梦其实是她对「我何德何能?我『不值得』这段幸福!」的焦虑,她立马对「我不值得」这件事有所共鸣:女士回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段被剥夺掉父母关爱的日子,好比国小六年级时父母就长时间不在家,却把刚出生的妹妹丢给她独力照顾,可想而知她的心里夹杂着多少恐惧与气愤 。
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谈单亲家庭创伤:童年情感受创的孩子

文章插图
图片|Photo by
受剥夺的孩子应睁开眼睛看见,父母是自私的事实这些受到情感剥夺的早年经验,在她的潜意识种下「我是在这种破碎家庭中成长的,也当然不应得配有正常幸福的家庭」的信念,而她过去坎坷的情史,也仿佛一再证明着这个「我不值得幸福,我只应得不幸」的人生 。
女士心里的不安,让她想起林夕填词,陈辉阳作曲编曲,杨千嬅演唱的〈少女的祈祷〉:
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 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从来未顺利遇上好景降临 如何能重拾信心
祈求天父做十分钟好人 赐我他的吻
如怜悯罪人我爱主
同时亦爱一位爱人祈求沿途未变心
请给我护荫
「祈求沿途未变心」,女士总是担心对方会在婚后变心,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说,就是重覆了父母对她童年爱的剥夺;背后的潜意识预期,却是反映女士害怕自己先变心,变得像冷漠的父母一样剥夺掉对孩子、对家庭的爱,继而叫伴侣讨厌自己而离婚,证实了「我不值得幸福,我只应得不幸」的罪名 。
从来未顺利遇上好景降临,如何能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