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临床与检验专家分享新冠肺炎治疗经验:“双打组合”携手合力共抗疫情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地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态势 , 全球公共卫生正面临着极为紧迫的挑战 。 近日 , 在“协力抗疫 , 科学防治”直播会上 , 全国及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卢洪洲教授 , 与抗疫期间担任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院感办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文娟教授分别从临床和检验的角度 , 就“新冠病毒研究进展和上海专家共识”及“新冠疫情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话题进行了一线工作经验的分享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敏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加强重症化早期预警及时阻断“细胞因子风暴”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报告 , COVID-19患者中大约80%症状较轻 , 14%左右发展为严重疾病 , 5%左右属于重症病例;其中 , 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 。 [1]目前尚无任何经证实可有效治疗新冠病毒所致重症疾病的方法 。
卢洪洲教授强调:“重点关注COVID-19轻症、普通型患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 , 是阻止病情进展、进一步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 ”
根据《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上海专家共识》”) , 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极度肥胖等基础疾病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 。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 , 甚至无明显发热 。 在病情进展阶段可出现炎症细胞因子(如IL-6、IL-8等)水平升高 。
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 , 具有调节免疫反应、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 当调节机制失灵时 , 机体内免疫细胞被大量活化 , 进而分泌更多细胞因子 , 即“细胞因子风暴” 。 细胞因子风暴一旦发生 , 可引发多种疾病 ,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衰竭等 , 导致患者病情突然加重 , 迅速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 。
多项研究表明 , IL-6 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重要通路因子 。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对123例COVID-19住院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 , IL-6 高于正常值在重症组的比例(76.19%)明显高于轻症组(30.39%)[2] , 提示IL-6可作为预测COVID-19病情由轻到重转变的依据 。
《上海专家共识》指出 , 老年(年龄>65岁) , 伴有基础疾病 , CD4+T淋巴细胞数<250/μL , 血IL-6水平明显上升 , 2~3 天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明显进展>50% , 乳酸脱氢酶(LDH)>2倍正常值上限 , 血乳酸≥3 mmol/L , 代谢性碱中毒等均是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 。
与此同时 , 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也新增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 包括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应蛋白(CRP)进行性上升;乳酸进行性升高;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 。
谨防感染并发症PCT/IL-6动态监测不可少
【#肺炎#临床与检验专家分享新冠肺炎治疗经验:“双打组合”携手合力共抗疫情】值得注意的是 , 气道开放的危重型患者后期往往易合并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 当COVID-19患者病情加重时 , 存在CRP水平升高 , 但CRP对诊断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缺乏特异性 。 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判断脓毒症和识别严重细菌感染的标志物 , 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对诊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具有提示意义 。
本文插图
《上海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CRP、PCT、LDH、凝血功能指标、血乳酸等 , 每2天至少检测1次;肝功能、肾功能、ESR、IL-6、IL-8、淋巴细胞亚群 , 每3天至少检测1次;胸部影像学检查 , 通常情况下每2天检查1次 。
- 「肺炎」活动轨迹公布!青岛新增输入确诊病例详情通报!
- 「乙型肝炎」新冠肺炎患者需终身服药?这是愚人节最大的谣言
- 「肺炎」山东新增3例输入确诊病例,详情公布!
- 『cnBeta』医生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排毒期长达49天
- 【传染病】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附一院与亚欧7国医院视频连线 分享新冠肺炎救治经验
- 『传染病』3月31日北京无新增新冠肺炎报告确诊病例
- 【传染病】截至2020年4月1日24时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 [小碗蒸菜]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接近尾声:餐饮行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 「浙江大学」浙大一院面向全球上网课 介绍新冠肺炎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