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距离(距离产生美的美学理论)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之一——“心理距离理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这不仅仅是民间说法,而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西方美学史上,持这种美学观点的理论流派被称为“心理距离论” 。
【距离产生美的美学理论 审美距离】
心理距离理论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赫提出的 。布洛赫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只有存在适当的心理距离,客体对主体才是美的 。
布洛赫的例子是海雾 。海雾到底美不美?要看你是谁,站在什么位置 。如果你是船长、水手、乘客,你在船上,那么海雾对你来说并不美丽 。因为海雾威胁着你的生命,你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但如果你在岸上,海雾就威胁不到你的安全 。这时,你可以看到海天之间的茫茫雾气 。朦胧的天空中,一艘船在缓缓移动,你会觉得很美 。
你能不能感受到美,在于距离,不是现实中的真实距离,而是主客体之间是否有利益关系,你和它在精神上、思想上是否有距离,所以叫“心理距离” 。
所谓心理距离是超功利的,即只有当主客体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时,才能产生审美愉悦 。只有和对象有了超级功利的心理距离,才能在雾里看花,在对岸看火,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
其实,即使是我们自己的灾难、痛苦、恐惧、不幸,只要有距离,都可以被视为审美对象 。比如一个人在野外看到狼,很恐怖,但并不妨碍你脱险后开心地告诉朋友或者写回忆录,因为当你能说出来的时候,你已经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你和事物的心理距离已经产生,你就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去创作艺术 。
所以,距离是审美的前提和条件 。美好的事物往往有点“遥远”或者有点“陌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附近没有风景,我们都喜欢去外国旅游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说:“亲近的、熟悉的事物,往往显得平凡、庸俗甚至丑陋 。但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距离,用超然的精神去看,它们可能会变得陌生、动人,甚至美丽 。”
既然距离是审美的前提,那么距离的丧失就意味着美感的消失 。这在爱情中是显而易见的 。日常生活中,一对谈恋爱的情侣往往形影不离,但一旦结婚就会吵架 。因为恋爱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是有距离的 。双方都有点神秘,尽力表现自己 。但是一旦结婚,别说心理距离了,就连生理距离都没有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了 。我们能不吵架吗?
可见,距离是容易失去的,是会改变的 。毕竟是心理距离 。心理变了,距离会变,对象会变,距离也会变 。比如开玩笑,过了头,对方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不仅不好笑还会气人,自然也就没有美感了 。当然,如果对方是一个开不起玩笑的人,距离就变了,美也就没了 。可见,距离的丧失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距离是不可或缺的,距离的丧失就意味着美感的丧失 。
有距离就有美吗?不一定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一句话“距离在,美在”就是这个道理 。距离太大,也没有美感 。布洛赫称之为“超距离”,也叫“距离跃迁” 。一件艺术品,不能太熟悉,也不能太陌生而看不懂 。更好是善良新颖的,这是“距离的尺度” 。
距离之所以要度量和衡量,是因为审美距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不是所有离我们很远的物体都是美的,也不一定是比例感好的物体才是美的 。与我们无关的东西不会给我们美感 。
一切让我们觉得美好的事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什么最能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美?之一是艺术,第二是自然 。因为艺术作品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主题,比如爱和死亡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
越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体,越是富有情感,越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越能产生美感 。布洛赫把这种关系称为“个人与距离”,或者“个人与距离”,这就是矛盾 。
距离和个人肯定是有的,但是还能保持距离吗?有距离怎么可能是私人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
- 世上最美的女人:奥黛丽·赫本 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 为什么孩子认为妈妈是完美的?
- 条件假设推理趣味题:根据给出的条件判断三位女神中谁是最美的
- 为何称鲸落是世界上最美的谢幕方式?它的死亡其实是一种重生
- 古代著名图形趣味数学题:将军饮马问题——对称与距离问题
- 24周孕妇因为“冰箱杀手”,早产生下670g宝宝后续, 已经出院了
- 古代趣味数学故事:自然数产生于实践——数学起源
- 古代趣味数学故事:少了一头——数的产生
- 国内最美的7大海岛 最美的岛屿
- 属牛人最美的年纪是几岁?魅力值高,幸运更多,有钱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