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研究」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编者按
“我的日常阅读”是“三联学术通讯”的固有专题 , 一般在暑期举行 , 以陪伴有更多闲暇的读书人 。 武汉封城迄今 , 已逾六十日 , 一个暑期的长度 。 在这个心神难平、无法复制的日子里 , 我们将“专题”前移 , 邀请部分作者和朋友聊聊特殊时期的特殊阅读 , 目的不是推荐书单 , 也不是“躲进书斋成一统” , 而是相对放松地“闲谈” , 汇聚纷纭各异的知识与思想 , 所以篇幅不长 , 书目不限 , 写法不拘 , 这是我们命名“特辑”的原因 。 三联编辑也会参与其中 , 记录自己的感受 , 分享自己的阅读 。 我们以此对这段特殊的日子聊做纪念 。
「明清史研究」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文章图片
维舟 , 书评人 。 曾两度被华文书评人年会、深圳读书节评为“中国十大书评人”之一 , 2018年获评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书评人” 。 现长年为《三联生活周刊》《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撰写书评 , 并为“澎湃·私家历史”、南都观察、“腾讯·大家”等撰写专栏 。 新作《中国的国家性格》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
01
"我的日常阅读"特辑
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 使得今年的春节长假被拖长到几乎一个半月 。 出门已成奢望 , 每天除了焦虑地刷各种纷至沓来的新闻 , 唯一还能让自己获得平静的活动 , 可能除了做家务 , 就只有读书了 。 这时候倒也理解了近代早期欧洲北部各国为何阅读率更高——这不仅是因为新教徒需要自己解读经典 , 还因为他们的冬季漫长 , 又不便户外活动 , 能打发时间的也就只有阅读了 。
时局之下 , 关注的重心不免也受影响 , 借机读了一堆与疾病、医疗史有关的书 。 其中有一些是买回来后一直放在那里还没读的 , 总觉得手头还有更要紧的书先读 , 现在它们突然“插队”到了前面来;另有一半多其实是重读 , 但在疫情之下 , 感受已大为不同——原先只觉得是一个边缘而新兴的领域 , 现在则充分体会到了生命政治的重要性 。
疾病与医疗史在国内的兴起较晚 , 一批相关的著作大致要到2005年前后才陆续引起学界注意 , 即便今日 , 也仍处于主流视野之外 , 大抵只是作为理解历史或文化的“另类视角” 。 现在是到了重新认识它的时候了 。
01
身体的语言: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
[日]栗山茂久著 , 陈信宏、张轩辞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9年
「明清史研究」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文章图片
本书其实是“以医学史面貌出现的思想史” , 通过对比中医和古希腊医学对身体的认识 , 来理解两大文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 。 西医测量脉搏、注目于身体器官 , 这在近代启发了“人是机器”的观念和量化测算的思想 , 这本身已为客体化、祛魅化埋下了伏笔 。
多年前初读时 , 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结论本身 , 而是这种既宏大又精细的比较研究眼光 , 以及如何深入解读文本中隐藏的“无声的思想” , 尤其是不同文化中的人如何观察这个世界 。
02
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
林富士著 , 中华书局 , 2012年
「明清史研究」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文章图片
东汉以降的中古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瘟疫大流行的时代 , 本书系统梳理了疾病对社会的冲击 , 以及社会的认识、应对 。 资料相当丰赡 , 但分析略欠深入 , 作者的兴趣似不在深入理解思想观念本身 , 而在梳理这些观念如何随着时局发生变迁 。
03
鼠疫:战争与和平
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
曹树基、李玉尚著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2006年
「明清史研究」维舟:重新认识疾病与医疗史
文章图片
这是国内学者结合疾病史、环境史来考察长时段社会变迁的开创性著作 , 明显受到了国外研究的影响 。 胜在资料搜集齐全 , 也有很好的人口地理学功底(这是曹树基的强项) , 但理论深度则属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