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一个人,从这几个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二 )


看穿一个人,从这几个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人性是趋利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辨人的最佳时刻。
在利益面前做抉择时,有些人就难以抵挡诱惑,就会原形毕露。
战国时期,秦国想征伐齐国,但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去楚国游说离间。
张仪向楚怀王空口承诺:
“大王如果能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愿意向楚国献上六百里土地,还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
爱占便宜的楚怀王一听,不动一兵一卒,便能得到六百里土地,还有美女来伺候。
于是,果断下令与齐国断交。
甚至为了向秦国显示自己与齐国断交的诚意,楚王还派人北上齐国去辱骂齐王。
当楚王与齐断交之后向秦国要土地的时候,张仪狡辩说只给六里地而不是六百里。
楚王盛怒之下,发兵攻秦,却大败而归,被迫割地求和。
贪图小利的楚怀王背信弃义,最后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良心,可以抛弃道义,这样的人想必人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看穿一个人,从这几个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秦末,郦商在高阳起兵,归顺刘邦。他将自己的四千兵马交给刘邦统率,自己冲锋陷阵,立下不少功劳。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当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后来退休在家。
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中。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广、吕禄为王,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病死后,吕家的人蠢蠢欲动,眼看一场政变就要发生,汉朝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
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紧急磋商,讨论对策,最后决定为了平息祸患,必须诛灭吕氏家族。但是,当时的兵权在吕禄的手中,他掌管北军,周勃虽然是名义上最高的将领,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无法调遣部队。
陈平等老臣经过观察,发现吕雉的侄子吕禄虽然控制了兵权,但是吕禄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郦寄。他原来是大臣郦商的儿子,跟吕禄非常友好。于是周勃便去找郦寄,承诺只要能帮忙把吕禄的兵符骗到手,就给郦寄大将军的职位。郦寄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郦寄对吕禄说:“现在您已经是王了,不去自己的封地享受,却还统率着军队驻扎在京城附近,恐怕会让大家有不好的想法。为什么不把兵符交给太尉,这样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吕禄是个毫无远见的人,就听了郦寄的话,交出兵符然后两人一起外出打猎去了。
周勃借着这个机会,拿到兵符控制了京城附近的军队,把吕氏一家全部诛杀殆尽,清除了刘氏家族的心腹大患。郦寄也因为诱骗吕禄有功,被封了一个世袭的爵位。但是后来史书评论郦寄的时候,却认为他作为吕禄的好朋友,因为利益就出卖了吕禄,所以评价并不高。
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没有抛弃内心的原则,依然坚守对道德的底线,能够以人伦亲情为重,那这个人绝不会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
看穿一个人,从这几个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3
为人处世是否能守住底线。
底线是我们做人的根基,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核心。
守住做人的底线,方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人,要以人品为先,一个人的人品则代表着他的底线。
有底线之人,自然有着不凡的品格,在他们的心中良心比金贵,人品重如山。
他们不会因金钱而抛弃家庭,不会因名利而出卖好友。
有底线之人,对于身外之物轻如鸿毛,对于人品重如泰山。
而没底线之人,恰恰相反。他们会因一点利益纠纷而背叛亲朋好友,甚至会做出伤天害理的行为。
看穿一个人,从这几个细节就可以一目了然
文章插图
看过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驴子与狐狸合伙去打猎。
在路上他们突然遇见了狮子,狐狸见大事不妙,立即跑到狮子面前,许诺把驴子交给他,只要自己免于危险。
狮子答应了,狐狸便引诱驴子掉进了一个陷阱里,狮子见驴子已经是囊中之物,便立即先把狐狸抓住吃了,然后再去吃驴子。
对于没底线之人,毫无品格可言,在他们的心中良心不值一提,人品更是可以随意践踏。
底线,即代表了一个人的人品,更代表一个人的处世态度。
范仲淹曾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去邹平醴泉寺读书。
为避开寺内喧嚣,他找到寺南一僻静山洞读书,用家中送来的小米一次煮一锅,待凉后划上一个十字,每顿吃一块,再切上一点野菜,撒上盐末下饭,日子过得非常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