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地震预测第一人——张衡


科学家的故事:地震预测第一人——张衡

文章插图
?
适合年龄:6岁以上难易程度:中级东汉时期,地震频繁,当时朝中大臣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 。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进行细心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种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
一天,汉顺帝坐于朝廷之上,静侯文武百官的奏报 。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臣走上来,跪下奏道:“陛下!臣今晨测得京师正西方发生大地震,想必那儿定是房倒屋塌、人兽伤亡,恳请陛下火速派人去安抚灾民,以拯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上前启奏的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臣正是太史令张衡 。在汉朝,太史令是一个专管天文历法的官吏 。
汉顺帝听完张衡的奏报,也不知是真是假,一时拿不定主意,没有立即开口 。一位信奉識纬之学的大臣趁汉顺帝还没说话,便急忙上前说道:“陛下!天是万物之祖,天若想惩罚人间,才会发生地动山崩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上应天命,下顺民心,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张衡所言地震一事,毫无天意预兆,明明是假托地震之事,表示对朝廷的不满,实是蛊惑民心 。请陛下不要信张衡的一派胡言!”
汉顺帝对张衡的忠心是十分了解的 。他对张衡说:“你说京师之西发生地震,有什么根据?”
张衡答:“臣在家中,利用候风地动仪测到的 。我相信,不出三天,必有报进京 。”
那位大臣紧接说:“若三天内,没有驿报进京,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呀!”
张衡胸有成竹,坦然应道:“如果三日内没有驿报进京,我将承担一切责任 。”
见此,汉顺帝只有说:“好了!不要争论了,我们暂且等候三天,再作定夺 。”
早朝之后,一些支持张衡的大臣都很为他担心;而那些信奉識纬学说的大臣纷纷等待着看张衡的笑话,他们也知道,如果张衡测报失败,他们宣扬神学迷信就更有条件了 。张衡毫不在意,轻轻松松地回家去了 。他想早点休息,因为晚上他还要观测天象呢!
张衡简介: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 。张衡的祖父曾任蜀郡太守,到张衡这一代,家道中落 。张衡从小就在清贫的环境中学习,后游学于京都洛阳的太学,精通五经、六艺 。他的成就极为广泛 。在文学上,他耗费十年功夫,在29岁时写成《二京赋》,被广为传诵,还有诗赋32篇问世 。在艺术上,张衡善作画,人称东汉四大名笔之一 。在数学上,他计算出圆周率n=/10=3.162,在地理学上,他撰写过《地形图》一卷 。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还被称为是“木圣”,制造过可以自己飞翔的木鸢及记里鼓车 。然而,张衡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天文学领域 。在朝廷中,张衡两次担任太史令,这为他从事天文历法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撰写了一部著作《灵宪》,绘制了我国最早的星图《灵宪图》 。他在任太史令期间,对天象作了长期的观测和统计工作 。他把星空划分成444个星宫,用肉眼观测到2500颗恒星并全部绘在星图上 。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天文学派之中,张衡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 。他不同意“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在《浑天仪图注》中解说了“浑天说”,认为天地像一个圆圆的鸡蛋,天像蛋壳,地像蛋中的蛋黃 。天比地大,天包裹着地,就像蛋壳包裹着蛋黄 。他还认为天靠空气支撑着,而地则靠水浮载着 。
为了解释自己的理论,张衡制造了一个天文仪器–水运浑象仪 。这一仪器以一个直径约5尺的空心铜球表示天体,上面刻着28宿,还有一些恒星 。紧附天体铜球处还有地平环、子午环、黄道圈、赤道圈 。黄道圈上标有24节气的名称 。里面有一根贯穿中心的铁轴,两端分别为南极与北极 。为了模拟天体的运动,张衡巧妙地利用漏壶等时流出的水为原动力,带动浑象仪运转并依据漏壶计时 。到夜间,可以看到仪器上的星辰起落,这与晚上实际观测到的天象相吻合 。张衡让水运浑象仪带动一个被称作
“瑞轮冀荚”的仪器 。这个仪器每天都可转出一片叶子,只是上半月是每天长出一片叶子,到下半月则是每天落下一片叶子 。一看就知道是初几 。这个瑞轮冀荚可称为最早的机械日历 。
张衡在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制成这个水运浑象仪 。然后,他将这个仪器放在暗室里,派人在房中观看仪器的运转,并依据仪器的运转告诉在灵台(汉代观测天象的地方)观测天象的人:某星座开始出现,某星座正当天顶中间,某星座现在已经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