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界的天花板,她的这些经验你不跟着学,就太可惜了

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 , 糖糖妈妈的心里更是百花齐放 , 因为
她已经很长时间没从幼儿园老师那里听到关于孩子表现不好的反馈了 , 身边的亲朋好友也都在说孩子最近变化很大

而且前段时间糖糖同学的妈妈还告诉她:“第一次听到糖糖邀请我们家双胞胎跟他一起玩 , 玩的时候糖糖把游戏规则说得头头是道 , 还教我们孩子怎么玩呢!”
家庭干预界的天花板,她的这些经验你不跟着学,就太可惜了
文章图片
糖糖的主动社交进步很大!
现在的糖糖不仅会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 , 还能对着其他小朋友“口若悬河” , 还可以自己进行假想游戏:用积木搭城堡 , 把三角积木当生日帽
......
无论是孩子的变化 , 还是家里的氛围 , 一切都在朝着糖糖妈妈曾预期的美好未来驶去 。 但如果时间回溯到糖糖三岁时 , 完全是天差地别:
家庭干预界的天花板,她的这些经验你不跟着学,就太可惜了
文章图片
分享人-糖糖妈妈

5岁轻度孤独症宝贝妈妈

SMART家庭干预线上课程结业学员
两次确诊结果 ,
才让我正视孤独症
糖糖第一次确诊时 , 我怎么都不愿相信那份报告
:孩子肯定是没睡好午觉 , 影响了情绪 , 所以才不好好配合医生;问题主观性那么强 , 医生也是根据主观的判断去下诊断 , 孩子平时看着那么正常 , 不可能是孤独症;孩子小时候各方面发育都很正常 , 除了不太爱说话 , 跟大家交流少 , 其他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典型的表现……
我不断地借着自己的心声和亲朋好友的话来宽慰自己

但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
糖糖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改善 , 我也收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小班老师的“投诉”
:不听老师的指令、上课时在教室走来走去、老师无法跟他沟通……等等问题 。
当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已经打成一片时 , 糖糖却成了班里的“独行侠” 。
那时的我每天都被担心和焦虑织成的网包围着 , 我甚至开始害怕收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和信息 。
家庭干预界的天花板,她的这些经验你不跟着学,就太可惜了
文章图片
在一次同学家长的建议下 , 我才铁了心带糖糖去做第二次评估 。
我跟孩子爸爸说:“再去检查一次 , 不是的话我们皆大欢喜;如果还是这个结果 , 我们就尽早干预嘛!”
结果糖糖再次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 。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 , 但是再次听到这个结果 , 对于我们来说 , 无异于经历第二次世界的崩塌 。
当时那种心情真的无法言喻 , 就是整个人恍恍惚惚的 。 说得难听一点 , 那天就好像孩子是被宣布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一样 。
我的内心崩溃极了 , 我觉得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 , 孩子才变成这样子;
为什么之前我没有重视诊断结果 , 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干预时间

家庭干预界的天花板,她的这些经验你不跟着学,就太可惜了
文章图片
那天医生跟我说了很多 , 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 , 当时我的大脑完全无法思考 , 但唯独在医生的话语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你们家孩子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严重 , 坚持家庭干预就会有好转 , 回去学一学相关的知识 , 关注一些孤独症内容、视频之类的学着做 。 ”
由于不了解孤独症 , 我每天都很焦虑 , 无时无刻不在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 。
后来我觉得再怎么样也不能耽误孩子 , 先是买了一堆相关的书 , 再把孩子的报告翻出来看了一遍 , 仔细地看每项的评分与指导意见 。
这才猛地想起医生当时的话 , 我开始在网络上关注各类孤独症科普账号 ,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 我与小小神经元“邂逅”了

孩子的进步 ,
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
网上讲孤独症的内容太多了 , 一些说这个好一些说那个好 。 我最初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小小神经元体验课 ,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 , 但我切实感受到了小小神经元老师们的尽职与热情
, 也和糖糖一起收获了很多 , 所以我决定继续跟着小小神经元做家庭干预 。
虽然开始上课了 , 但我心里还是犯过嘀咕:
每天每家都要拍实操视频给老师 , 那么多视频 , 他们能认真看完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答疑之后 , 我是彻底安了心 ,
老师们不仅每次都会认真地就我发来的视频给出非常详细的反馈 , 甚至具体到“哪个动作怎么做会有更好的效果”他们也会提出来 , 帮助我们提高干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