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然说@我在印尼的创业感悟:这是为数不多还能发财的地方( 二 )


02如何判断印尼的造富机会?
把中国验证过的模式往国外复制是出海创业的第一选择 , 自己搞个新潮玩意是不太靠谱的 。
我们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发展 , 互联网高度发达 , 很多模式比美国还要先进 , 把中国的模式往外复制就是我们的优势 。
方法论如下:
·最大的赛道别看
诸如短视频、支付、综合性电商 , 这些事无论到哪里都没普通创业者什么事 。
·把中国独角兽以上的企业列个单子 , 看看哪些印尼还没有 。
至于为什么是独角兽以上企业 , 这是因为印尼互联网体量大概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 就是说中国一个10亿美金的公司复制过去就是一两亿美金规模 , 这才能勉强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 。
【李自然说@我在印尼的创业感悟:这是为数不多还能发财的地方】·认真分析复制后的可行性 。
举个例子:我当时在选项目时 , 考虑过很多方向 , 也纠结很久 。 当时我发现汽车之家印尼也没有 , 但后来我发现 , 印尼流行的车型就那几种 , 都是日本车 , 不像中国有很多豪车 , 流行的车型五花八门 , 可以做品牌矩阵 , 所以说在印尼复制一个汽车之家不太容易 。
再比如Boss直聘这种方向 。 中国当年搞双创 , 互联网人才供不应求 , 这样一个背景下人才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 才催生了Boss直聘 , 因为大家都抢人才 , 才能让老板亲自出来和你谈 。 但印尼卖方市场是否存在 , 是值得怀疑的 。
李自然说@我在印尼的创业感悟:这是为数不多还能发财的地方
文章图片
总结:所以你首先要想明白这些模式在我国为什么成功?然后再看看印尼环境符不符合这种模式的生长 , 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调查 , 然后进行快速的验证 。
03我为何选择音频平台?
01:验证过的赛道 。
中国的喜马拉雅接近50亿美金 , 荔枝已经IPO , 头部几家平台加起来超过500亿人民币 。
而且中国这些公司 , 怎么做起来的?方法论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都非常清楚了 。 培养网红、管理用户、产品更迭这些方法论都是可以往外复制的 。
02:经久不衰的赛道 。
我最初也考虑过陌生社交、美颜相机 , 但我担心这些产品只能火爆一时 , 无法恒久存在 。
而音频是粘性比较高的产品 , 当时我和很多头部音频播主聊 , 得出音频并不是很多人想的知识付费工具 , 而是提供了一个陪伴型的场景 。
我当时和《大内密谈》的创始人聊 , 他就做了个比喻 , 说好的音频节目 , 就像邻家的女孩 , 她可能不特别漂亮 , 但你天天看习惯了 , 一天看不到你就会觉得特别难受 , 觉得少了什么 。
李自然说@我在印尼的创业感悟:这是为数不多还能发财的地方
文章图片
而且音频平台是能沉淀内容的 , 做的越久价值越高 , 比如知乎这些公司最后都不错 , 因为内容越来越多 , 平台就越来越优质 。
03:在当地的竞争优势 。
印尼现在还是有很多传统电台的 , 差不多有1000个传统广播电台 。 但这些电台与其说是我的竞争对手 , 不如说是正在等待接盘侠的前男友 , 而我这个接盘侠已经跃跃欲试了 , 因为从传统电台迁移到互联网电台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已经完成大半 , 传统的FM广播一定会被互联网平台所取代 。
李自然说@我在印尼的创业感悟:这是为数不多还能发财的地方
文章图片
所以我们真正的竞品主要是Spotify等 , 但我们对它还是有一些明显优势的 , 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
04发财远不止互联网!
我们前面说了 , 印尼互联网发展再快 , 其实占GDP比例还是低的 , 所以印尼还是一个线下市场 。
中国最近最大的风口就是消费了 , 因为中国存在一个品牌老化遇上审美提升的问题 , 这种趋势差造就了消费升级等等 。